高市早苗(圖片來源:中央社)
日本政壇出現分水嶺事件,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將出任日本首相,這是日本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
高市早苗生來就不是傳統的日本女性形象,她在青少年和大學時期是重金屬搖滾音樂粉絲,染粉色頭髮,曾在大學樂隊中擔任鼓手、彈鋼琴。除此之外,大學期間她還騎摩托,甚至賽車。1987年,她拿到了松下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的贊助,在華府國會山工作了一年,擔任民主黨眾議員帕特里夏.施羅德的立法助理,處理美日貿易摩擦議題,當時正是里根執政時期,這段經歷深刻影響了她的國際觀。回到日本後,高市早苗開始從政,跟隨安倍晉三,被日本朝野認為是繼承了安倍晉三的衣缽。
她的政治主張屬於鷹派,經常參拜靖國神社,推崇讓日本再次偉大的政策。不過,高市早苗要獲得成功,光是繼承了安倍晉三的理念還不夠,還得掌握安倍晉三駕馭日本政壇的能力。
首先,在自民黨內部她需要整合,還要找到其他聯盟的黨派,在議會中獲得穩固的多數席位。其次,她必須重新點燃日本的經濟和技術活力,安倍之所以能有所建樹,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讓日本看到走出經濟通縮的希望。第三,她還必須跟東亞地區的夥伴合作,特別是跟反覆無常的川普(特朗普)合作,建立一個強大的印太聯盟,抵禦中共的勢力擴張。
高市早苗面對的挑戰可不小,政府債臺高筑、經濟僵化、人口老齡化、生活水平停滯、國際地位下降。自民黨在議會兩院都失去了多數席位,自民黨的長期聯盟夥伴公明黨反對高市的鷹派立場,並暗示可能退出聯盟。而新興的右翼政黨還批評自民黨不夠民粹。
改革從來都是異常艱難的,自民黨內部反對,日本根深蒂固的官僚體系反對,他們將竭盡所能抵制變革。日本政壇文化是喜歡一位軟弱、順從的首相,高市早苗不是他們喜歡的類型。但日本要是不改革已經別無選擇。
除了烏克蘭和臺灣,日本可以算是最受到威脅的國家,中國國內反日情緒高漲,中國經濟越是蕭條,這種情緒越是高漲。臺灣要是有事,日本肯定會有事,他們的食品和能源進口海路將受到威脅。朝鮮一直都對日本言辭批判,還時不時的發射導彈。中共跟俄羅斯無上限的關係,正在破壞遠東本來就不穩定的地區平衡。而最為關鍵的日美關係又遇到了川普這位美國優先的總統,對美國的長期國際地位、執行能力和承諾的懷疑有增無減。美國的保護主義不僅會削弱其盟國的經濟前景,還會增強中國作為投資和貿易夥伴的吸引力。
上個月在喬治亞州逮捕現代汽車員工的事件激怒了韓國,震驚了商界和各國政府,美國與印度也鬧的不愉快。在這種情況下,高市女士的最佳選擇可能是改良的「軍事凱恩斯主義」,像當年里根一樣,通過大規模國防開支刺激經濟需求,促進增長,加上高科技的元素,這些政策也許能幫助日本解決國內和國際問題。在現代歷史上,日本曾兩次實現快速轉型和奇蹟般的經濟增長。一次是明治維新,一次是二戰後的長期繁榮。今天,日本需要另一個這樣的奇蹟,看看高市早苗能不能實現這一目標。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