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 投影 陰影 。(圖片來源: Adobe stock圖)
近日,「二大爺」鄧海燕與王志安針對美國保守派人物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因槍擊離世一事發表的言論,引發輿論譁然。兩人的表態不僅缺乏最基本的同理心,甚至顯得莫名其妙,帶有刻意的引導意味。這讓許多網友感到震驚,也進一步加深了外界對他們身份與立場的懷疑。
自媒體人提醒 二大爺與王志安是真特務 務必保持距離
自媒體人蘇曉和在其視頻中三次提醒廣大的網友:凡是追隨二大爺、成為他粉絲的人,必須謹慎。他特別強調,千萬不要與這些人有任何現實接觸,更不能將私人資訊交給他們。否則,一旦被利用甚至出賣,最終受害的只會是自己。在這樣的遊戲裡,普通人往往不知不覺間就成了棋子,甚至淪為幫凶。
蘇曉和還特意強調,他在推特上看過「二大爺」(本名鄧海燕)的幾條貼文後,僅僅兩三則,就足以判斷他是一名被中共安插在海外的特務。經過詢問和瞭解,他確實來自廣東,與廣東省公安廳有密切關係,被刻意放到海外執行特務任務。他的出現,正是中共慣用的「苦肉計」的一部分:先包裝成受害者或被迫害者,博取海外同情,隨後逐步滲透和影響輿論。
二大爺的推特帳號註冊於2012年,那正是中共大量機器人帳號集體出現的時期。早期這些帳號主要活躍在牆內,但由於翻牆與監控的限制,影響力有限。後來,中共逐漸轉向海外,開始扶植一批「五毛」與「正能量平臺」,其中不乏刻意包裝的「反賊」形象。
這就是所謂的「海外主流宣傳計畫」:打造一些看似批評政權、實則「小罵大幫忙」的人物,以欺騙海外輿論。
王志安與二大爺 中共「海外市場佔領計畫」的產物
王志安:曾任央視記者,打著新聞專業的旗號,在海外積累了龐大粉絲群;
有媒體稱他倆為「大外宣」,但蘇曉和持不同的看法,王志安與二大爺與傳統「大外宣」不同,他們並非單純傳播聲音,而是直接參與輿論操作,屬於實際行動的執行者。
筆者也認爲特務和大外宣的區別是:大外宣是直接替中共説話,不需要僞裝。而特務是必須僞裝的,他們是帶著任務有計畫、有預謀有劇本地做事。他們僞裝成反共人士,然後忽悠一大堆粉絲,關鍵時刻替中共説話,把輿論導向對中共有利的有一面。
王志安深度介入臺灣大選
去年臺灣大選期間,王志安深度介入,甚至公然貶低臺灣政治人物,聲稱「臺灣的政客連中國鄉鎮書記都不如」。二大爺則更為極端,竟直接辱罵臺灣人民是「三流的人民」。
這些言論不是偶然,而是中共滲透與操縱輿論的縮影。因為臺灣的存在本身,就是華人世界的自由與民主避難所。如果臺灣淪陷,華人社會將徹底失去精神支柱。這也是為什麼中共要竭盡全力破壞臺灣形象、打擊民主信心。
回顧過去數十年,華人世界的三大「試金石」十分清晰:六四事件;香港反送中運動;臺灣的民主選舉。
凡是在這三大事件中選擇站在中共一邊的人,不論他表面如何偽裝,本質上都不可能是獨立聲音,而是體制的工具。
王志安在中國時期,雖未算典型的大外宣,但始終與政府保持一致。他從未批評過制度問題,卻一再將矛頭指向弱者。無論是「鐵鏈女事件」還是其他社會問題,他從不追問權力責任,只會指責受害者或聲援者。
後來,他曾嘗試回國發展,甚至與徐曉冬會面,但最終未被允許。這也被外界普遍解讀為,他被安排繼續留在海外執行任務。從此,他徹底轉型,成為中共的行動派特務。
陳秋實的另一種選擇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牆內律師兼公民記者陳秋實。他在國內有不小影響力,也曾被中共試圖拉攏,希望他成為「自己人」。然而陳秋實拒絕了。他公開表示,那些錢他不能用,那樣的角色他也無法承受。這樣的選擇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他明白其中的代價——失去庇護,甚至隨時面臨打壓與風險。
陳秋實曾在推特上公開喊話王志安,直言:「你現在那些髒錢,其實我也曾經被黨試圖收買過。」
這句話意義重大:它揭示了中共收買輿論人士的普遍手法;它也表達了陳秋實拒絕淪為幫凶的勇氣;更重要的是,它點名揭穿了王志安的偽裝,讓人們看到他早已成為體制的工具。
簡而言之,陳秋實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公眾:「我也被拉攏過,但我拒絕了;王志安沒有。」
在當今資訊混亂的時代,辨識真假尤為重要。王志安、二大爺這些人,不再只是傳聲筒或評論者,而是中共在海外推動議程的行動派。他們利用臺灣選舉、利用民主社會的言論自由,攪動華人世界的輿論。
對普通人而言,最重要的提醒是:保持警惕,別被假象迷惑,更不要輕易交付信任。
因為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輿論戰裡,每個人的清醒與判斷,都是最珍貴的防線。
中共在歷史上對於「替它賣命的人」往往不會有好下場,因為政權一旦出現危機,它就會「卸磨殺驢」;而當政權崩潰時,社會大眾也可能追究那些曾為其站臺、辯護、服務的人。現在已經到了歷史選擇的關鍵時刻,明智的人不會冒險站在「危牆」之下,而固執愚昧的人,最後可能會跟隨中共一起「陪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