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五四運動下的新文化版《白蛇傳》(圖)

 2025-05-28 17: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雷峰塔 景色 湖泊 61077684
古老的故事歷經時間流逝,可能會被後人所變更,甚至是曲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白蛇傳》是被大眾奉為經典愛情故事而一度流傳甚廣的文學、戲劇、影視作品。其實在故事早期雛形和成熟時期,描述的並不是跟愛情相關的主題,恰恰相反,是警醒人們不要沉溺於情色,否則性命堪憂。

《白蛇傳》最早的雛形是《清平山堂詞話》第三卷記載了一則與蛇妖有關的故事:《西湖三塔記》。《西湖三塔記》講的是臨安府的一個後生奚宣贊在西湖邊遊玩,救了女娃卯奴。送卯奴回家後,卻被卯奴母親白衣娘子扣押住,準備結為夫妻。誰知這時手下又抓到了新的漂亮後生,就準備挖了奚宣贊的心肝來下酒。奚宣贊在卯奴的幫助下逃回家中,卻又被捉回,幸得再次逃出。後來奚宣贊的叔叔,龍虎山的奚真人施展法術,使妖怪現了原形。原來白衣娘子是白蛇精,卯奴是烏雞精,捉人的婆子是只水獺。於是真人在西湖造了三個塔,將三個妖精鎮壓在三塔之下。

《西湖三塔記》中的白蛇妖精並未與男主人公相戀,而只是想要結親。故事發展到明末馮夢龍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奚真人的形象就被法海禪師代替了。許仙原為許宣,在金山寺,許宣誤入法海禪室,高僧見其妖氣纏身,知道他在西湖邊被白蛇、青蛇附體。最後法海施法術讓許宣明白了蛇妖害人的真相,並幫助許宣用金缽收了白蛇精,將其鎮於雷峰塔下。

清以前的白蛇許宣故事並不是歌頌愛情的,講的是高僧除魔濟世的故事,同時告誡世人不可重色貪慾,人妖切不可同室而居。法海的形象完全是正面的——是濟世救人的有道高僧。

中國古代有很多警戒人們不可淫逸的故事,男子如若貪色,很可能會招致蛇精附體,最後命喪黃泉。唐傳奇《白蛇記》中,記載隴西鹽鐵使李遜的義子李黃,與一白衣女子盡歡三天後,全身化為膿水而亡,那女子即為一蛇精。

《白蛇記》中另一個故事是:鳳翔節度使李聽的次子李管任金吾參軍,遇一白牛銀車,兩名女子騎白馬伴行,李管情不自禁地尾隨兩女到其住所,香飄四溢,見到另一位絕色美女。回到家,李管便頭裂而死。家人追查女子住所,只見一座荒園中有白蛇盤據,於是打死了白蛇。

清人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和方成培的《雷峰塔傳奇》(水竹居本),把白蛇傳警戒色慾、高僧降妖的故事發展成歌頌愛情的主題。

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共產主義所謂反封建、反傳統的個性解放思潮開始入侵中國。為中共捧腳的魯迅和中共御用文人田漢在其文學作品中,把白蛇傳的宗教話語和法海的道德角色全然扭曲,法海被歪曲成維護封建反動勢力的總代表而遭撻伐,害人的蛇精卻被塑造成一個摒棄傳統的「新女性」。

在眾多大陸人心目中,法海至今仍是被批判和討伐的負面形象。更加讓人痛心的是,中共的影視文學作品毫無底線,暴戾、色情、權謀、宫鬥、商詐比比皆是,娛樂至死、情色至上、全民貪腐已經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很多人習慣用黨文化的思維去套用在古人身上。只有摒棄中共灌輸的變異思想,找回傳統的道德理念,才能看到古人流傳下來的經典中的真相。

參考資料:洪楩:《西湖三塔記》、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金山寺志》、贊寧:《宋高僧傳》、夢花館主:《前後白蛇傳》、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 盈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