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舌診:從舌苔顏色看五臟健康(組圖)


中醫望舌診病,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醫望舌診病,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包括肌肉、血管、神經、結締組織、黏膜及舌面的輪廓乳頭與菌狀乳頭。

正常舌質多呈淡紅色,不深不淺。這是由於舌的黏膜下層及肌層中富有血管,血色透過白色半透明的舌黏膜面,就呈現淡紅色。總括而言,舌黏膜上皮的厚度、血紅蛋白濃度、血氧分壓、舌部血管的擴張或收縮,都是決定舌質顏色的主要因素。

淡白舌

比正常的淡紅舌色還淡。常由於貧血及代謝降低、內分泌機能不足、消化功能紊亂,或是蛋白質代謝障礙,蛋白總量不足所造成。中醫認為淡白舌為臟氣虛寒,常見的二種證型為:

1、氣血兩虛:舌色淡白,舌體並不肥大,可能伴有語音低微、自覺中氣不足、容易流汗、心悸、頭暈等症狀,宜用十全大補湯來氣血雙補。

2、陽虛寒濕:舌色淡白、舌體胖嫩、舌邊有齒印,症狀可有怕冷、手腳冰冷、水腫、嗜睡、大便拉稀等。多半適合溫補治療,宜用苓桂朮甘湯來溫陽逐濕。

紅絳舌

比正常舌色還紅,進一步呈現深紅色,稱為絳舌。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交感神經亢進、脫水導致的唾液減少,感染、高熱、體液喪失以致血液濃縮或是能量代謝升高,以及維生素缺乏等。按中醫觀點,可分為二型:

1、實熱:舌質紅絳鮮明,多有紅點增生增大,舌面乾燥起裂,發熱、煩躁、口渴喜冷飲,宜用清營湯來清熱涼血。

2、陰虛: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可有午後煩熱、面紅、心悸、盜汗,舌質紅絳而暗、不鮮明,舌苔很少、舌面乾而少津,宜用益胃湯來滋養陰液。再以部位而言,如果舌頭邊緣特別紅,常表示「肝膽火旺」,可能有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正在發燒,可用瀉青丸來清瀉肝火;假如常常熬夜或是經常失眠,那麼舌尖就會發紅,這就是「心火上炎」的表現,宜服用導赤散;舌根紅則表示是腎火,可用知柏地黃丸來滋腎清火。


《黃帝內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青紫舌

舌色變青紫色,多見於慢性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惡性腫瘤、心臟病,以及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等婦科疾病。形成機轉主要與靜脈鬱血、血流緩慢、血黏度增高、毛細血管扭曲畸形、脆性增加等原因有關,其他如缺氧、紅血球增加、飲酒、色素沉著,亦為可能因素。中醫辨證可分為:

1、熱毒內蘊:舌質大多紫而帶絳,舌上黃苔乾燥、焦裂,此類多由紅舌轉變而來,宜用神犀丹來治療。

2、寒邪直中:大多淡紫帶青,滑潤無苔,舌質瘦小,多由淡白舌轉變而來,宜用四逆湯來治療。

3、血瘀:色紫而暗、潮濕不乾,宜用血府逐瘀湯來治療。

(作者為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

本文留言

作者葉慧昌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