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聯大演講:美國將加強印太聯盟 妥善管控中美競爭(圖)
2024年9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聯合國大會(UNGA)上發表講話。(圖片來源:Michael M. Santiago/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9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高芸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週二(9月24日)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了他任內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演講。他強調,美國將繼續加強在印太地區的聯盟和夥伴關係網路,並將這些關係描述為構建自由、開放、安全和和平地區的「基石」。
拜登:鞏固印太聯盟
拜登表示,這些舉措旨在理性管控與北京的競爭關係,避免陷入衝突。他在演講中說:「我們必須堅持原則,理性管控與中國的競爭。」拜登強調美國將致力於抵制不公平經濟行為、反對南海軍事威脅,並維護台海和平。
拜登重申,美國將持續鞏固印太地區的盟友關係。他強調,這些夥伴關係不針對任何國家,而是為了建立一個自由、開放、安全和平的印太地區。
拜登表示,重建美國的聯盟和夥伴關係是一項更宏大計畫的一部分,目的是維護「中心」,以抵禦侵略、極端主義、混亂和悲觀情緒。他說,當今世界面臨諸多挑戰,「從烏克蘭到加沙,再到蘇丹及其它地方」。面對戰爭、飢餓、恐怖主義、暴行、空前的人口流離失所、氣候危機以及民主受威脅等問題,拜登認為,當前局勢可能與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在1919年描述的情景相似。
葉芝曾寫道:「秩序崩塌,中心難以為繼。純粹的混亂在世間肆虐。」不過,拜登表示,現在與葉芝描述的時代有一個關鍵區別。「在我們這個時代,中心依然穩固。來自各個地區、不同政治立場的領導人和民眾團結一致。」他說。
拜登政府自上任以來,一直在應對俄羅斯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的影響,以及自去年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以來中東武裝衝突的升級。
面對這些挑戰,拜登說:「我們面臨的考驗是確保團結我們的力量強於分裂我們的力量。」
近日,拜登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主持了第四次四方安全對話領導人峰會,與會者包括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Kishida Fumio)。與會各方同意擴大海上安全合作,包括開展聯合海岸警衛隊行動。
四方安全對話再次承諾維護印太地區和平,反對破壞穩定的行為,促進地區安全與繁榮。峰會後發布的《威爾明頓宣言》確認「四方對話將長期存在」,並稱「自四年前提升為領導人級別以來,四方聯盟的戰略協調程度空前一致,成為在印太地區產生重要持久影響的積極力量。」
宣言強調,作為四大海洋民主國家,四方成員致力於維護這一關乎全球安全與繁榮的重要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宣言說:「我們堅決反對任何企圖通過武力或脅迫手段改變現狀的破壞穩定或單方面行為。」
拜登還表示,美國願意在「有利於我們公民和全球人民的緊迫挑戰」上開展合作。他提到,最近與中國恢復了打擊危險合成毒品流通的合作,並對這種對美國和全球多國都意義重大的合作表示讚賞。
此外,拜登還將於週三會見越南國家主席蘇林(To Lam),白宮一直積極尋求加強與這個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拜登呼籲改革安理會
拜登再次強調了改革聯合國的必要性,表示聯合國應該重新成為和平的調解者。
換言之,當前的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人們很難再看到聯合國發揮有效的調解作用。因此,有必要對安全理事會進行改革,因為現有的安理會結構反映的是過去的世界格局,而非當今的現實。
不過,拜登並未就如何具體改革安理會提出明確的方案。
中東局勢
拜登討論了通過外交手段防止真主黨與以色列之間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他表示,解決當前危機的關鍵在於哈馬斯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帶達成停火協議。
真主黨已經表態,只要以色列在加沙停火,他們也會停止攻擊,目前大多數以色列公民都支持停火協議。拜登重申,不能忽視10月7日發生的事件。
他說,目前在加沙地帶,無論是被扣押的以色列人質還是當地的巴勒斯坦平民,都處於極其困難的處境中。這些普通民眾並非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因此戰爭必須盡快結束。
在這次演講中,拜登總統沒有重複批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只是重申以色列有自衛權,同時再次提醒人們巴勒斯坦平民正在承受巨大的苦難。
拜登沒有過多提及烏克蘭問題,可能是因為目前烏克蘭局勢仍然處於武力對抗的階段,戰爭仍在持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顯然希望得到更多支持,因為他週三將在安理會發表演講,隨後還將在白宮與拜登會面。
今年81歲的拜登在7月宣布停止連任競選,為副總統賀錦麗領導民主黨參加11月5日對陣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特朗普)的選舉讓路。拜登承認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還有很多我想完成的事情。」但他表示,在50年的公共服務生涯之後,是時候讓新一代領導人引領國家前進了。
拜登在演講結束時說:「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有些事比掌權更重要。我們在此是為了服務人民,而非相反。因為未來屬於那些能釋放人民全部潛力的人,讓人們能自由呼吸、自由思考、創新、接受教育、自由生活和愛,無需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