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加大宣傳軟體與App推廣,利用新媒體以碎片化模式宣傳其意識形態(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pixabay)
【看中國2024年8月9日訊】日前,中共宣傳部長李書磊在主要黨媒撰文表示,要深化改革中國(中共)的國際傳播體系,善用網際網路各類媒體形式,加快形塑中國(中共)的敘事和話語權。外界分析認為,這表明中共新一輪的黨文化和政治意識形態向國際滲透正在計畫中,企圖在輿論上統領全球,國際抵禦中共推廣宣傳軟體與App,利用新媒體以碎片化宣傳的模式,干涉本國意識形態、文化、價值與內政刻不容緩。
中共對國際社會文化滲透
近年來,無神論中共以暴惡、謊言與偷竊、流氓等手段在國際上利用民主社會的自由與法律漏洞,不斷強行其姦地實施它的霸道,獲取利益。特別是網路時代自媒體、社交平臺、獨立傳媒、民間信息服務中心等便捷、活躍、個性化的傳媒方式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民主社會還沒有規範的法律依據,中共做強做大灰色地帶功夫,到處攪局,變異他國政治生態與社會秩序。
比如,華人人口接近四分之三的新加坡,在東南亞一直以強大的經濟實力和中立的國際政治著稱。新加坡政府對媒體、文化意識形態的宣傳管控嚴格,全國人民對政府對外關係政策高度認同。但中共利用大量新移民、流動人口以及鋪天蓋地的對外宣,搖動了新加坡人民的價值基石,不僅傳統華文媒體有時在不經意間出現中共觀點;訴求新移民的新媒體也緊跟習近平「說好中國故事」的號召,暗潮洶湧著中共的意識形態。
對俄烏戰爭、以合戰爭的評價、對台海關係的信息選取、對新疆、內蒙的本土文化改造,社交媒體、通訊軟體上都偏向中共觀點,為暴惡站臺。
那些「潛在影響」的「新媒體」,打著各種資訊服務、家政服務等名義,平時也講一些衣食住行、移民簽證、購房、教育等這些與民生貼切的話題,吸引流量、聚集粉絲,增加收入,可是在中共遇到大事的時候,他們就會站出來替中共說話,比如,南海局勢、香港反送中等,他們也會說這是美國搗亂、美國到處霸權、外國勢力操控……儼然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口氣,完全符合前幾年中共提出的「新舊媒體兩路併進」的大外宣指導策略。
十多年來,中共一直把變異他國意識形態為重點工作
中共早在2009年,就計畫耗資450億元人民幣,推動主要媒體向國際擴張。時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周慶安還在當年向《新世紀週刊》表示,中國已清晰認識到誰的話語越強勢,就能在特定議題佔據上風,而中國國家公關要競奪和建構的正是國際話語權。中共又在2010年啟動「對外宣傳大布局」,通稱「大外宣」的計畫,主要目標是美國、加拿大以及澳洲、東南亞、歐洲等各國,中共利用海外華文媒體影響該國的輿論,影響該國文化與價值。這些華文媒體的頭頭腦腦,還時不時被邀請到中共國旅遊、交流,或者經常接受中共使館大使「接待」,接受中共大量「廣告費」、「版面費」、「扶持費」。
中共對國際價值觀與黨文化的滲透,尤以美國為重。李書磊的「國際傳播」改革以《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為題,稱,中共除了堅守並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外,還得與外交、經貿、旅遊、體育等領域和各政府部門、媒體、智庫、企業、高校等主體協調配合,以網際網路為主軸完善各類媒體渠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
著有《北京的全球媒體攻勢》一書的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科蘭茲克(Joshua Kurlantzick)表示,這次中宣部倡議的改革,表明「之前一些方法的效果好壞參半,因此將鼓勵關注於那些取得良好效果的媒體」。時政觀察觀家認為,就是要加強對油管、臉書等社交平臺或自媒體的利用,而且,主要征服的對象是美國。
據調查,截至2016年,超過200家海外媒體轉述中共官媒的新聞。這些出版物每年覆蓋中國以外的數百萬讀者,可與世界上最大的報紙訂閱戶媲美。路透社2015年的調查也揭示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等14國至少有33個廣播電臺,背後的最大股東實為國營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國際傳播改革必然讓世人更加認清中共邪惡
專家分析認為,中宣部這次國際傳播改革論,是因為中共剛開完二十屆三中全會,慣例性地表示要落實全會精神,「重視和加強宣傳思想活動」。根據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第十項內容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包括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優化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機制、健全網路綜合治理體系以及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
不過,十多年來,中國推出「戰狼」外交,不只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負面印象,而且也引起了全世界對中共統領全球野心的警惕。全球文明國家的政要和媒體人也紛紛揭露中共的陰暗行為,很多華人民間團體也在弘揚沒有黨理念的中國傳統文化。為此,中共也經常暴跳辱罵,甚至用信件和電話恐嚇。比如,去年以來,中共多次恐嚇在美國表演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歌舞團演員,恐嚇演出劇場,恐嚇去觀看演出的外國議員們。結果,引來強烈反彈,國際社會和輿論界紛紛譴責中共的流氓暴惡,反而引發了世人對中共的厭惡與對普世價值的守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