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大陸年輕世代的就業困難問題,確實令人憂慮。面對這樣的困境,較為樂觀的看法,是認為這只是經濟周期造成的短期結果。中國官方的論調,當然會繼續樂觀地認為就算短期有波折,中國的經濟仍然會長期向好。根據這種角度,再過一段時間,當中國的經濟出現反彈,重拾過去幾拾年改革開放的高增長階段,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問題是花無百日紅,經濟發展也有其規律。經濟總是有周期性的,歷史上沒有那一個經濟體可以無止境地處於高增長階段。中國的經濟過去幾拾年出現的持續景氣,除了是因為後發因素,跳過了很多其他經濟體曾經經歷過的發展陣痛之外,也因為得益於直接從西方轉移了各種無需自行研發的技術。除此之外,也因為中國那種官僚資本主義體制下,中央政府可以透過強力的調控手段,把經濟的周期波動暫時壓抑,從而維持住增長動力。問題是拖延了的問題會消失嗎?如果可以當然是最好,但現實顯然不會是這樣,最多只會是把問題延後。有人甚至擔心,被延後了的周期性波動,將來最終仍難免出現。到時候,造成的負面效果力度可能會更猛,影響會更持久,造成的困難也會更難克服。
也有人認為,現時面對的困難,只是因為美國全力打壓及西方社會不合理的對華政策造成。中共高層似乎仍然深信,中國有一個龐大的市場,西方社會難以放棄。他們也相信,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中國在世界產業結構中已經進佔了不可替代的位置,難以被替代,西方世界沒有可能放棄中國。因此,只要中國人民能夠頂住當前的困境,最終西方世界也會因為經濟考慮,或因為意圖打壓中國而造成自身也難免出現經濟陣痛,資金最終仍然是要回流中國大陸的。
這些觀點是否正確,當然還有待時間去驗證。但如果把一切都歸咎於西方社會的不正確處理方式,顯然也是自欺欺人。
中國過去幾十年出現的持續榮景,一方面是因為擺脫了各種政治運動之後,社會及經濟都從瀕臨崩潰的邊緣重新起步。因為起點低、基數低,增長幅度就算長期可觀,與西方先進社會仍然有十分明顯的差距。換言之,中國經濟的體質仍然是脆弱的,或者起碼是有很多脆弱的元素,沒有理由相信中國現時那一種官僚資本主義體系,可以對世界經濟史所確認了的經濟起落周期免疫。
也不能忽略中國體系的嚴重不均衡特性。如果單計國民生產總值,中國現時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的人口基數大,計算人均產值的話,中國最多只屬於中等收入地區。中國政府洋洋自得的,或者讓世人看到的繁榮景象,其實只局限於沿海大城市及重點的經濟區。內陸地區、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情況,其實仍然有大批人口處於貧困的邊緣。三年前在兩會之後,李克強總理在國際媒體的記者會中,便公開承認過中國當時有六億人口收入只是1000元人民幣上下。這等於公開與習近平所謂的「創造人類奇蹟,消滅了貧窮」,或者「已經全面小康」的說法公開唱反調。
直到2019年底之前,筆者曾經先後去過很多國內的偏遠地區進行調查研究,親眼目睹過很多基層農村赤貧人口的生活有幾艱難,因此從來不相信全面小康之說。過去幾年,在極不合理的抗疫政策之下,相信大部份內陸地區的情況只會更懷,而不會有明顯的改善。過去一年多,就算取消了動態清零,中國的經濟不但沒有反彈,各方面的數據都反映經濟實際上進入了一個衰退周期。加上外資流失,進入中國的新資金全面縮減,因為地方財政不完善而形成的惡性循環正在陸續顯現。多年來透過政府調控來壓抑了的經濟結構缺陷,現在都沒有辦法再抑止,造成了內部貨幣流通都相對停滯。即是說,習近平所謂的雙循環,現在基本上都循環不起來。
在這個情況下,就業情況出現緊張已經不是周期性的經濟波動問題,而是經濟結構缺陷造成的結果,影響也不會在短期之內消失。因此,就業困境不易解決,青年失業問題也有陷於長期高企的可能性。
現在在國內很多地方,已經出現就業不足的情況,過往湧出城市打工的民工,很多都不得不先回原居地等候機會。以往吸納大量民工,製造大量工作機會的大中型城市,例如深圳,也每天出現一批批去到職業中介尋找開工機會的基層工人。就算有工廠及企業招工,很多時工資甚至遠低於當地政府定下的最低工資標準。
在這個情況下,原本已經在職場找到位置的,也可能崗位不保,可能收入下降。對於職場的新來者,要找到起步點自然倍感困難了。之前前兩個星期提到的青年就業困難問題,顯然是不應令人感到意外的。有合理理由懷疑,中國的青年失業問題會成為一個長期困擾中國的問題。起碼在中、短期之內,改善的空間十分有限。青年人口的就業情況及生態,也會出現各種因此而衍生的各種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