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反分裂國家法與兩岸關係」座談會於3月29日登場,台灣的學者專家分享看法。(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4年3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與海基會29日共同舉辦「中共反分裂國家法與兩岸關係」座談會,與會學者專家指出,520賴清德政府上臺後,兩岸關係結構不至於大幅變化,但必須不分黨派凝聚「臺灣共識」,以化解中共統戰與認知作戰。
據海基會發布的新聞稿,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與海基會29日共同舉辦的「反分裂國家法與兩岸關係」座談會,由協會理事長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瀋有忠與海基會秘書長邱垂正主持。調查局研究委員劉文斌指出,近日中共內部的外交與軍事之間矛盾不斷,機關內部也不協調,顯示出中共內政的權力鬥爭。因此,面對反分裂法與中共的認知戰攻擊時,應化被動為主動,搶先詮釋何謂反分裂法,再針對防守的部分提出反製法,進一步阻止中共擴張。
立法委員沈伯洋透過視訊發表引言,他認為過去臺灣常採取「避戰」的策略,但只會使中共得寸進尺。他引用菲律賓為例,面對中共侵擾時,菲國採取空拍、直播,甚至帶媒體與國際記者直擊中共的行為,有效降低中共侵略,臺灣也必須提出反制措施。
沈伯洋建議,應先定義中共進逼的灰色地帶衝突與法律戰,以及管轄權的標準為何;未來可以努力朝向立法工作,提供相關單位應對中共灰色地帶衝突時的法源依據。
東海大學教授沈有忠說,中共對臺的認知作戰手法已經進化且不易察覺。反分裂法雖然早在2005年制定,但一直是用來進行認知作戰的工具,而且對象包括國際輿論。用「反分裂」意味著兩岸同屬單一主權,但這與兩岸互不隸屬的現實狀況不符合,臺灣必須對此嚴正反駁。
成功大學教授王宏仁補充,目前台海的衝突,不再是台海之間,而是全球問題。因此,面對即將到來的中共反分裂法20週年,國際上應研討、分析反分裂法對國際的影響,也需要釐清何謂認知戰與反分裂法。
中央警察大學教授王智盛指出,北京這幾年不斷嘗試所謂既成事實的相關法制,像是國際法上的詮釋權,又或是積極推動一中原則的落實,皆可看到中共與國際法之間的對抗。他認為,無需過度緊張所謂的反分裂法的存在與施行,應將重點放在如何有效預防,以立即作出控管,避免中共戰略的對臺侵蝕。
開南大學教授陳文甲教授建議,為了應對中共侵略,應該要繼續採取蔡英文總統的四個堅持。他也認為政府應正視對中共的情報工作,強化情報與反情報的能力,如何加強滲透與反滲透,政府與機構單位需要共同努力。
海基會秘書長邱垂正指出,回顧2005年中共製定反分裂國家法以來,對臺灣進行了近20年的法律戰,面對中共對臺的步步進逼,臺灣固然要積極因應。不過他也強調,兩岸民間互動還是需要「善」的循環,希望兩岸可以開出和平花朵。
臺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則透過香港經驗提醒,中共製定所謂的香港國安法使香港牢牢地被中共管束。臺灣應避免如同香港一般,陷入中共的陷阱。桑普呼籲臺灣人民要學會防止被中共帶風向。
據瞭解,與會的學者專家均認為,520新總統賴清德上臺後,兩岸關係的結構面不至於有大幅變化,但臺灣要如何凝聚「臺灣共識」,化解中共「反分裂國家法」的統戰與認知作戰,還需要政府與國人不分黨派一起努力。
自由時報報導稱,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日前針對中共反分裂法議題時指出,「反分裂國家法」當年通過時,國際情勢對中共有利,臺灣政府提出抗議未果,但現在國際政經環境大幅改變,中共戰狼外交已引起國際社會普遍的反感。自由世界對臺灣處境日益同情,對臺灣堅持與中共互不隸屬的立場也紛紛表示支持。此時檢討並駁斥「反分裂國家法」的時機已經成熟。
曹興誠表示,兩岸未來一定要往和平的方向發展,這是兩岸和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各界應清楚兩岸戰爭風險,並非來自臺灣民主選舉,而是中共堅持要改變兩岸互不隸屬的現狀所致。
他強調,「反分裂國家法」透過法律文字試圖合理化中共的武力威脅,實該命名為「反和平法」。臺灣應與國際社會共同深入瞭解該法的不正當性和危害性,共同遏阻該法的實施,促進兩岸和平與穩定,避免兩岸人民無辜遭受戰爭的破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