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決定由他們自己的後代坐江山守江山,永保紅色江山不倒。李克強出身平民,因此永遠只能是打工仔,不可能成為中共掌門人。(圖片來源:FRED DUFOUR/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體制是劣幣淘汰良幣,因此總體來說,官位越高,人品越差。但是,人品差不等於沒能力沒學問。中共當然也知道,單靠一群不學無術的馬屁精是無法治理一個國家的,尤其像中國這樣一人口眾多的大國。因此當權者也會用學有專精的技術官僚,說白了就是為他們賣命的打工仔。李克強就是其中之一。
歷屆總理從周恩來,趙紫陽、朱鎔基、溫家寶到李克強均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是紅二代李鵬。當時鄧小平同時失去了兩員愛將胡耀邦和趙紫陽,中共紅色江山險些不保。於是對誰都不再放心。從此以後,中共決定由他們自己的後代坐江山守江山,永保紅色江山不倒。李克強出身平民,因此永遠只能是打工仔,不可能成為中共掌門人。前段時間盛傳習下李上,都是用來忽悠不懂中共政治的門外漢的。
李克強已經死了。他生前肯定做過好事,但更多的是壞事。如果說中共最大的衙門國務院總理都沒有做什麼壞事,那我們就不要再說中共是侵犯人權的專制暴政了。公檢法屬於國務院系統吧!公檢法是中共政權的打手。這一事實誰也無法否認!這裡我想說的不是已經去世的李克強作了多少壞事,而是想告訴大家,為中共充當鷹犬,是多麼可悲!
李克強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俗稱老三屆。他以自己所在地區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北大法律系。後來擔任北大學生會主席。在校期間曾經參選過中共歷史上唯一一次地方人大代表直選。應該說是經受過民主選舉的洗禮,也瞭解選舉的意義。八零年代初應該是中國政治氣氛最寬鬆的一段時間。北京和各地都出現過民主牆和民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胡耀邦在這時候推出的。李克強也跟一些後來從事民運的人有交集。因此他完全瞭解民運追求的是什麼,民主對於中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是他大學畢業後一直在體制內做官,且一路高升。因此與民主理想漸行漸遠。他是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的得意門生,也翻譯過英國大法官丹寧的名著「法律的正當程序」,因此在法律和經濟領域都頗有造詣。這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官僚,換句話說就是賣苦力的。雖然說是高級打工仔,畢竟還是打工仔。他在地方做官時,或許還沒有感受到獨裁暴君的可怕。但是自從爬到打工仔最高階後,他應該就已經後悔走上了這一條通向地獄的不歸路。
據說他曾經多次提出辭呈,均不予理睬。要知道到了那個位置,不是想走就能一走了之的。黑社會小嘍囉都想出人頭地拚命往上爬,到了一定位置就下不來了。要麼一殺到底,要麼被人砍殺。這既是黑社會大佬的宿命,也是中南海黨官的宿命。
一個人知道黑社會可恥,還在裡面混,比那些以為混黑社會很光榮的人更可憐。因為他們內心一直在接受煎熬。如果說李克強已經完全沒有人性,也不客觀。我對此人有過很長時間的觀察,我相信他是在戰戰兢兢中度過的十年。他既無勇氣衝破改革的阻力,又不願與暴君一起揹負罵名。因此,我們看到他最輕鬆的一次亮相是在退下來後在西部敦煌旅行考察時。所謂「無官一身輕」是也,更何況是嗜血成性的中共黨官!
還有一個事實可以佐證李克強是認同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觀的。他的愛妻程虹跟他攜手走過了40個春秋,始終恩愛如初。他們的愛情堅如磐石,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他們具有相同的價值觀,都嚮往西方的自由民主。據瞭解程虹的人說,身為大學教授的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哈日哈美派。她的專業是英語,也會日語,她被視為中國研究美國自然文學的第一人。她嚮往美國自然文學作家的那種親近自然遠離喧囂的恬靜生活。據報導,她曾在參觀自然文學先驅梭羅隱居過的瓦爾登湖時,激動得落淚。梭羅不僅崇尚大自然的生活,而且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鼻祖。他的「論公民的不服從」成為印度甘地、美國馬丁路德金開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理論指引。程虹想必也非常讚賞梭羅的這一理念。程虹對日本也是推崇備至,嚮往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因此她和李克強生活一直比較簡單。
相對於很多中共權貴和他們的白手套商人,李克強夫婦簡直就是清教徒。據說李克強後來受程虹影響,也堅持每天學習日語,已經達到基本上可以跟日本人正常交流的水平。這對夫婦很顯然是讀書的興趣大於其他。而李克強卻不知不覺蹚進了中共官場這灘渾水,而且最後因為功高蓋主而成為他的主子痛下殺手的對象。他臨死前一定頓足捶胸懊悔不已!
我說了這麼多,絕不是要為中共黨官唱讚歌。而是為了叫醒那些還活著的良知尚存卻不知不覺充當了中共打手的黨官,包括我認識的一些朋友和同學。我給他們的建議是:「如果你尚能憑自己的一技之長謀一個好生活,就不要再蹚這灘渾水了;如果你實在沒有其他出路,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留在裡面,那麼就請你盡你所能不要傷害善良無辜的平民百姓!關鍵時刻請將槍口抬搞一寸。」
李克強就是前車之鑒。現在這個世界上最痛苦的估計是程虹。她一生嚮往親近自然遠離喧囂的田園情調,卻陰錯陽差陪著做官的夫君過了一輩子爾虞我詐無惡不作的非人生活。悲乎!嘆兮!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