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擔任壹電視主播的蕭彤雯,從事新聞工作已經二十年了。她強調:「新聞就是人的故事。」(圖片來源:時報出版)
你是否曾經在深夜突然醒來,看到牆上的時鐘指向凌晨四點,然後感到一陣慶幸,因為你還可以繼續睡幾個小時?對前主播蕭彤雯來說,這個時間卻是她每天開始工作的時刻。在她的著作《記者不是你想的那樣》中,蕭彤雯揭示了新聞工作者不僅精神上承受巨大的壓力,他們的身體也經受著不小的考驗。蕭彤雯分享了她剛加入華視時的經歷:每天早上四點就必須出門,五點到達辦公室,開始協助大夜新聞製作。因為半夜發生的新聞大多只有一名攝影記者出機,所以稿子和過音都需要由她來完成。這種高張力、高負荷的工作模式,不僅使她精神壓力山大,更使她身體疲憊不堪。
自己化妝、自己編稿,主播生活不是妝容亮麗那麼簡單
等處理完新聞就要趕緊化妝,因為那年代公司化妝師是早上八點才上班,所以我的髮型、妝容、服裝,都得自己一手包辦。(因此,我現在完全不想看到當年播報的照片⋯⋯)七點坐上主播檯,播完半個小時新聞,快速買個早餐,囫圇吞棗後,就要開始準備八點半編採會議的報稿,然後出機採訪,直到晚上八點才下班。是的,你沒看錯。當時我上班的時間就是從清晨五點到晚上八點,整整十五個小時,而且每天如此。
無加班費、津貼零元,工作翻倍但主管說:多的是人想搶著播
那時有三位晨間記者主播,大家輪值,一次一個月。每當快輪到自己時,想到又得過一個月這種日子,我們都恨不得死了算了。可能有人說:「誰叫妳愛錢?多播報就多賺錢吧?」抱歉,一毛錢都沒A有喔!是的,你還是沒看錯。當年在華視,我們工作時間幾乎超過一般人的一倍,但卻完全沒有任何津貼。如果你向主管反應太累,能不能早點下班?或能不能有些津貼?主管會回答你:「這是公司給你機會,你若嫌累,可以不要播,多的是人要搶著播。」
同學會缺席、週末加班,不是不想玩,是新聞圈讓我不得不忙
不只工時長、工時不固定、得不定時輪值晨班夜班、還有二十四小時責任制等,讓記者們不但疲憊,交友圈子也備受侷限。出社會後,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朝九晚五,而且是在工作十多年後,才享受到週六、週日都能休假的快樂。同學們總抱怨我幾乎不參加同學會,但是,正常上下班、見紅就休的同學們,想當然耳都是在週末辦同學會。週末我都要上班,怎麼參加啊?
颱風警報來襲,假期變工作;預付訂金吞淚,家人只能諒解
不是只有上班累,休假也一樣不得閒。即便是早就安排好的假期,也會因隨時接到電話,被迫銷假。幾年前有一次,我原本與親友、女兒計劃到臺東旅行。因為臨時發布颱風警報,新聞臺全員戒備,我也只好取消了期待已久的旅行,含淚吞下已預付的飯店訂金。這種情形很常見,家人也只能習慣與諒解。是不是不出遠門,休假就待在家附近會比較好呢?
排隊買票也會被召回,看電影變接電話;記者的休假,根本是偽休假
我數不清多少次,休假那天想看個電影,排隊排了一個多小時,眼看買票窗口就在眼前!結果召回的電話竟然來了,只得乖乖離開隊伍,回公司上班。運氣好一點的話,長官沒有叫你回去,但要你協助聯絡採訪事宜。雖然你已經進了電影院、電影也開始了,但只能走出去不停地打電話、接電話,最後根本不知道這部電影到底在演什麼。想想還不如直接回去上班算了。舉凡種種,讓記者的生活品質很難與「好」這個字沾上邊,再加上龐大的身心壓力,讓這個行業的折損率比其他行業高出許多。
(本文節錄:《記者不是你想的那樣:蕭彤雯的新聞現場》一書)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