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七夕 是怎麼成為「中國情人節」的?(組圖)

 2023-08-22 10: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七夕  牛郎織女 情人節
七夕怎麼成了「中國情人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小時候的七夕,就是聽媽媽、外婆講述牛郎織女的美麗神話,仰望星空,遙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感受生活的浪漫而美好。如今的七夕,成了「有情人」的節日,但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並不是七夕而是元宵節,那麼「七夕節」為甚麽會逐漸成為了「中國情人節」、「東方情人節」呢?在8月22日「七夕節」來臨前夕,讓我們走近它的「前世今生」。

元宵節才是「中國情人節

按照民間傳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雙方對愛的承諾,而非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因此將「七夕」稱為「中國情人節」並不妥當。

如果一定要說類似西洋情人節的節日,元宵節更接近一些。

古代女孩不隨意外出,但元宵節可以結伴出遊,未婚男女正好借賞花燈為自己物色對象。而歷代流傳下來的詩詞中,就有不少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像是北宋歐陽修曾寫道:「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歐陽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辛棄疾《青玉案》詞的後半段:「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情人相見的情境。

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時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主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京劇大師荀慧生的《元宵謎》也是講述男女愛情。

由此可推知,元宵節才是中國真正的「情人節」,而不是大家普遍認為的七夕。

中國古代有「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
中國有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七夕節怎麼成了「中國情人節」?

在歷史的發展變化中,七夕節融入男女愛情,逐漸成了「中國情人節」、「東方情人節」。

「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七夕也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巧夕等,是中國民間別稱最多的傳統節日。牛郎、織女二星,分別代表耕作和桑蠶,而將牛郎織女轉化成神話故事則在漢代,漢武帝在長安打造的一對牛郎織女塑像如今還在。七夕逐漸成為以牛郎織女為背景的乞巧節日,初創於東晉,興盛於唐代,鼎盛於宋元,豐富於明清。

早在南北朝時代,「七夕節」的風俗就已形成:搭建彩樓,女人們在彩樓裡擺設瓜果,焚香祭祀牛郎織女雙星,向織女「乞巧」;組織月下穿七孔針的比賽;一旦有蜘蛛在作為祭品的瓜果上結網,便寓意福慶綿延。

到了宋代,秦觀的一首描寫牛郎織女的《鵲橋仙》加入了愛恨情愁的意味: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由上可見,「七夕節」本是中國古代女性的節日,因為有了「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七夕也逐漸從「女兒節」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責任編輯: 小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