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習近平核心圈少見技術官僚 中國經濟復甦難(圖)


觀察家表示,中國經濟不可能很快復甦,因習近平的核心圈子大多數是黨的官僚,對經濟都不太懂。(圖片來源:MARK CRISTINO/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8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董林杉綜合報導)習近平三年間執行殘酷清零政策,廢除黨規開啟無限連任。現如今內憂外患危機四伏。中國房地產崩盤,出口萎縮,失業率持續攀升,經濟陷入通縮。有專家分析,中國經濟不可能會很快復甦,因為習近平的核心圈子大多數是黨的官僚,而不是知道如何重振疲弱經濟的技術官僚。

《日經亞洲週刊》8月20日引述中國觀察家林和立表示,習近平與他最密切的顧問(高層官員),對經濟知道的都不太多,在2022年中共20大獲習近平晉升的人都不是技術官僚。「他們對國際貿易、國際財經等所知很少。他們大多數是黨的官僚,專長於意識形態…宣傳。」

美國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高級研究員林和立接受日經亞洲週刊訪問時,作出上述表示。

報導指出,習近平在中共20大任命的新高級顧問,標誌著與上一屆政府不同。之前一屆政府是由受過良好教育、精通國際金融和外國公司運作方式的技術官僚組成。他們大多英語良好,明白外國的經濟運作,且與美國官員及美國公司如高盛有良好關係。

在林和立看來,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是高階能幹官員。易綱就讀北京大學,之後在美國伊利諾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與之相反,新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中國人民大學獲經濟學博士,之後僅在劍橋大學及哈佛大學留學數月。

林和立表示,潘功勝還未展示他作為人行行長有新想法,他要向副總理何立峰負責,之後向習近平負責。何立峰是一位黨的官僚,跟他的前任劉鶴相比相形見絀。劉鶴是明白西方經濟的官員。

林和立認為,中國的經濟下滑很可能會因為習近平在與美國及西方競爭,將地緣政治及國家安全置於經濟之上而加劇。

他指出,習近平偏離前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保持低調,不與美對抗」的外交原則,於2015年發表「中國製造2025」文件,指中國要自給自足,並預測中國10年內可於資訊科技、生物科技、綠色科技及電動車領域超越美國。

他又提到,中國經濟也受到與美國醞釀的貿易戰傷害,因為習近平在中國軍事及經濟未與美國縮短距離前已「擾亂」美國。

林和立最後表示,從地緣政治來看,習近平給中國製造了很多麻煩。

中國經濟持續疲軟,每況愈下,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重大話題。

瑞士《新蘇黎世報》認為:面對危機,中國領導層沒有作為,因為他們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政府希望像過去一樣消除債務融資泡沫的基礎,從而避免對陷入困境的企業採取影響深遠的救援行動;另一方面,他們又必須扶持一個其崩潰可能會使整個中國經濟陷入動盪的行業。結果是,暫時什麼作為都沒有。看起來,中國政府越來越像是在危機中徘徊,而不是在推行嚴格的經濟政策。

獨立戰略公司(Independent Strategy)總裁兼全球策略師、資深投資家戴維‧羅奇(David Roche)8月17日接受CNBC採訪表示,在歷史上,中國以出口為支柱的經濟將難以產生任何有意義的增長,這將導致「民眾的巨大失望、更多的地緣政治問題和更多的街頭騷亂」。

羅奇表示:「中國模式顯然已被衝上海灘,其中存在著巨大漏洞和遺留下大量問題,而且不會再次起飛。「他們確實沒有辦法消除壞帳和不良資產,同時,他們也無法再依賴傳統的增長衡量標準。這是個大問題。」

前美國國務院首席中國顧問余茂春8月16日在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一期「中國內幕」節目中談到目前的中國經濟說,「中國的問題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主導經濟發號施令。它相信,如果它動動手指,經濟將會神奇地改善,但是那根神奇的手指(現在)不起作用。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經濟基本上處於螺旋式下降,事實上,下降得非常快。而中國共產黨已經沒有什麼辦法了。」

「除非中國做到這兩件事,否則我看不到中國經濟能夠真正恢復健康並融入國際自由市場貿易體系的任何希望。」余茂春說,「如果確實做我剛才建議的兩件事,那將為共產黨的滅亡奠定基礎,因為它勢必改變政權。」

《濟南日報》下屬《經濟觀察報》8月11日發報導「財政局長這半年」,講了三個地方財政局長今年以來的工作情況,變相曝光地方財政困境,例如財政收入下降,辦公室天天都是來要錢的,稅收沒有增加等等。新浪歸納總結說,節流難開源更難,地方財政和國民經濟處於崩潰邊緣,隨時會爆雷。官方和半官方渠道發布這樣負面的消息,相當罕見。但這篇文章,很快就被刪了。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