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的痕跡,能令人看見過去光景的碎片。(圖片來源:Adobe Stock)
70年代,中國大陸的考古學家在浙江餘姚發掘出了名為「河姆渡遺址」的遺址,這個遺址距離現在約7000年,不僅出土了大量的稻穀,還有一些稻穀呈現出金黃色,彷彿將古代的光景帶入現代。這令考古學家們感到驚訝和喜悅。
新石器時代的奇蹟 金黃稻穀
浙江餘姚的「河姆渡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見證。考古學家在1973年夏季意外揭開了這片土地的歷史面紗,碳14測定顯示遺址的年代約為距今6960至5300年。1982年,「河姆渡遺址」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證明了其在中國歷史與文化遺產中的特殊地位。2001年,《考古》雜誌更是將這片遺址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肯定了河姆渡遺址在考古學領域的卓越貢獻。
遺址的第四層被視為主要的文化層,當中涌現出缽、盤、盆、罐、碗等陶器,生產工具則以骨器為主,相較之下石器則相對稀少。遺址內同樣還堆積著稻穀以及其他禾本科農作物的痕跡。
據《央視新聞》的報導,「河姆渡遺址」的考古發現不僅讓人驚嘆,更可謂是一大驚奇。這個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稻穀和其他遺存物,顯現當時人們的農業活動。令人震驚的是,這些稻穀仍保持著鮮黃的色澤,就連稻葉和稻桿也呈現出碧青的色調,與現今的稻田非常相似。浙江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林士民也感到難以置信,即便是在過去的考古工作中,也只能挖掘出幾粒穀物,然而「河姆渡遺址」卻如此驚人地呈現出一大把稻穀,實在是出乎意料!
這些稻穀的發現不僅證明「河姆渡遺址」的居民們主要以農業經濟為生,也提供了許多關於當時生活方式的寶貴資訊。遺址中所出土的動物遺骨,其中豬骨比例相當的高,顯示當時的畜牧業也佔有一席地位。此外,遺址中的大量木構建築遺跡更顯示出遠古人們在建築和藝術方面的高水準,這些木構件以榫卯結構連接,而一些器皿和動物骨頭上的裝飾花紋更進一步展現了他們的創意和藝術表現力。
整體來說,「河姆渡遺址」的這些發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窺探遠古社會生活的珍貴視窗。
考古證實古代農耕活動
同樣地,大陸浙江餘姚市在2013年受到颱風菲特的侵襲,這場災害意外地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在土壤樣品中,居然藏有8000年前的稻米遺蹟。研究顯示,這個新石器時代的「井頭山遺址」出土的陶器中發現了疑似鍋巴的殘留物,經過考古學家檢驗後確定為稻米。這一發現也驗證了當地早期社會的農業活動。
大陸節目《稻穀記》報導,井頭山遺址在2013年10月被發現,並在2019年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包括骨器殘片、陶器以及動植物遺骸,其中包括大量的貝殼,使這個遺址成為大陸東南沿海發現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貝丘遺址之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鄭雲飛提到,他們將井頭山遺址出土的陶片送去檢驗,並取樣進行分析。在顯微鏡下觀察後,他們驚喜地發現大量水稻的澱粉粒。井頭山位於沿岸,因此居民以「靠海吃海」為生,然而這項發現揭示了當時的人們也有食用稻米的習慣。
這兩個遺址都顯現了大陸浙江餘姚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已經有稻米的存在,且當地農業經歷了長時間的演化和發展。不論是從「河姆渡遺址」的金黃稻穀,還是「井頭山遺址」陶片中的稻米,都在不同的時期和地區展示了古代農業文化的價值與影響。
責任編輯: 天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