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一曲蒲松齡故居爆火 嫡孫談「水災」篇 戳世界被「顛倒」?(圖)


蒲松齡第十一世孫、近80歲的蒲松齡紀念館名譽館長蒲章俊表示,近期淄博突然成為熱門地標。(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看中國2023年8月12日訊】近日,中國知名音樂人刀郎的新專輯《山歌寥哉》引發巨大反響,短短20幾天播放量超過100億。由於刀郎新專輯取材於蒲松齡的《聊齋誌異》,隨著歌曲廣泛傳唱,蒲松齡故居也引來全國各地遊客聚集。蒲松齡後代更在採訪時說,當今社會需要反思行善行孝,同時建議大家重溫《聊齋誌異》卷四中的「水災」,這不僅讓人聯想到仍受困在暴雨洪災的數百萬中國災民。

此外,刀郎的這波旋風正在橫掃海內外,不管是音樂界、商業界或是政界都似乎在「對號入座」,談論起來更是樂此不疲。

蒲松齡後人:行善行孝、推薦讀「水災」

據「海報新聞」報導,8月9日,蒲松齡第十一世孫、近80歲的蒲松齡紀念館名譽館長蒲章俊表示,近期淄博突然成為熱門地標,也沒想到突然會有這麼多遊客來參觀先祖蒲松齡的故居。他感謝刀郎的新歌以及新專輯,因為刀郎對聊齋文化的熱愛,為聊齋文化帶來又一次高光時刻,給先祖蒲松齡的著作《聊齋誌異》重新註入了活力,甚至將聊齋文化傳播到國際舞台。

蒲章俊還稱,《聊齋誌異》可以說家喻戶曉,它當中一個非常大的亮點就是行善行孝,「裡面圍繞行善、行孝為主題的故事非常多,教人們怎麼做人,行善行孝才是做人的根本。你一舉一行都有人看著你,只有你在社會上、在人群中去行善、去行孝,你走的路才會越走越寬。」他說,他推薦大家讀《聊齋志異》卷四中的「水災」,行善行孝的主題體現得非常明顯,希望現代人在讀的過程中,能把好的文學、品行傳承下去。

蒲章俊上述提到的《聊齋誌異》卷四中「水災」,其實是講述康熙二十一年,山東大旱。自春至夏,光禿禿的地上不長青草。一天,石門莊有位老人,傍晚見兩頭牛在山上相鬥,就對村裡人說:「大水將要到了!」隨即攜帶家人遷走。但村裏人卻都笑他。不久,暴雨如注,平地水深好幾尺,房子全都淹沒了。一個農人捨棄了他的兩個孩子,先和妻子攙扶老母跑到高坡避水,當他們向下看村子,整個村子一片汪洋,已成水國,也就無法顧及自己的兩個孩子了。等到大水退落回到家裡,見全村都成了廢墟,進自己家門一看,竟然還有一間屋留存下來,兩個孩子並排坐在床頭上,正玩耍嬉笑,安然無恙。人們都說這是他們夫妻二人行孝的好報。

康熙二十四年,平陽地震,人們死了十分之七八,城牆倒塌成了廢墟,只有一間屋子完好,是一個孝子的家。在那些蒼涼恐怖的大災難裏,只有孝悌者的子孫沒有遇難,誰說老天無眼?

但,如今在中國大陸,這種品德早已不被重視,中國人已沒有道德底線,什麼樣的事都能隨時在中國發生,例如毒食品氾濫;貪污挪用善款和賑災物資;弄殘兒童逼他們去乞討為自己牟利;利用智殘者當礦工並殺死製造假礦難索賠;被幫助者反誣幫助者;學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幫商人搞虛假宣傳;白衣天使變成白衣魔鬼;慶祝日本地震;讚美本·拉登為英雄等等。

中國人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英國廣播公司BBC評論曾指出,中共的發家是以搶劫富人財富,甚至同時取富人性命為開端的,它號召窮人跟它一起打砸搶,殺人掠貨,充滿著匪性,還名之為「革命」。這一行為直到中共的政權穩固後才基本結束。這給中國人樹了根極壞的道德標杆。

而在「改革開放」後,中共又監管無能,眾多商人靠違法亂紀損人利己發家致富,讓國民認識到守德吃虧的現實,再加上官員用公權發財謀私,不僅直接點燃了國民的仇富怒火,也玷污了國民的良心。

不僅如此,中共還打壓宗教信仰,讓國民只信仰它。而它畢竟不是耶穌不是菩薩,形像不佳,信仰它等於教人學壞。所以現在的中國人除了錢乾脆什麼也不信,為了錢就不擇手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不同於動物之處就是,除了對物質需求外還有精神方面的需求。無論是基督教還是佛教都有勸善的功能,也提供給人一種精神上的寄託和慰藉。可中共極力壓制國民的這種需求,等於壓制了國民的求善慾望。人在精神裡迷失了方向,就可能會失去人性,剩下動物性。

再看看被中共宣傳為百姓的父母官,面對近期中國暴雨洪災,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喊出「堅決當好首都護城河」。但在各地災民前往政府求助時,父母官們卻紛紛「消失」,集體禁聲。

總觀中共所作所為,正是造成中國人道德崩潰的總根源。得利的是中共,不幸的是國家,倒霉的是國民。

為何刀郎火爆?聽者心中有怨引共鳴

至於這次刀郎的大爆紅,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歌詞藏了非常隱喻、諷喻性的內容。這種類型在大陸歌壇非常罕見。

眾所周知,刀郎2004年曾在中國暴紅一時,藉由〈2002年的第一場雪〉從西北「圈外」震撼了首都「京圈」,但同時也傳出,這位草根藝人遭到一些大牌歌手排擠。直到今年7月19日新專輯《山歌寥哉》誕生,其中單曲<羅剎海市>更是引爆中國輿論圈,這讓52歲的刀郎又再度回歸大眾視野。

據瞭解,刀郎新專輯《山歌寥哉》的11首歌分別對應11種民間調調,包括河南道情、東北靠山調、栽秧號子、廣西山歌、河北吹歌等,借鑒中國傳統音樂和地方小調。在單曲<羅剎海市>爆紅後,大陸各地區特色版本爭相出爐,包括越劇、秦腔、京劇、豫劇、河北梆子、二人轉等。專業名家演繹的版本更是令人驚嘆,如電影《滿江紅》配樂主唱張曉英錄製了河南豫劇版,江蘇淮劇團表演藝術家陳澄為<羅剎海市>和<花妖>錄製了淮劇方言版。

由於,這次刀郎新專輯《山歌寥哉》諧音「聊齋」,專輯裡的每首歌,都取材於清國康熙年間蒲松齡所著短篇小說《聊齋誌異》,雖然歌詞晦澀,但細看都能見端倪,也因此被廣大網友進行各種解讀,相關話題也持續高熱。

例如〈羅剎海市〉中「過七衝越焦海三寸的黃土地」才到得羅剎國。中醫裡,七衝門是食物消化排出經過的身體部位,三焦是六腑之一、四海則是人體氣血精髓匯聚之所,刀郎筆下過七衝越焦海的「三寸黃土地」,顯然就是坨屎。

一丘河、苟苟營則是「一丘之貉」、「狗苟蠅營」的諧音,歌中角色「馬戶」合起來是「驢」,他不知道自己是驢,「又鳥」是雞卻也不知自己是「雞」,而歌中羅剎國「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暗指黑白顛倒;勾欄瓦舍藝人偏裝高雅,低三下四的太監愛權喜有威名。
 
還有一首令人深思的《顛倒歌》。歌詞中說,「把一隻鱉扔進黃色的便盆,它會自覺高貴。騎一頭驢參加宮廷的舞會,它能自比王妃。陽光照不亮夜裡的鬼,六畜難懂人間味。它以為總是它以為,扁桃腫得比腦肥。當一條狗叼著骨頭趴下,會看見它的尾巴。當踩扁一隻螃蟹,再看它就發現一隻王八。這世間眾生多麼的繁雜,話也瞎來心也瞎;路也滑來人也滑,一不小心就踩粑粑。採薜荔呀水呀來呀,樹梢搴那芙蓉花。苞谷地呀裡一棵蔥,裝得比那棒槌大;蒼蠅專叮那無縫的蛋。思想起來就采了一朵野菊花。」

這首《顛倒歌》諷刺了當下社會中存在的不正現象。從自以為是的螃蟹,鱉到自命不凡的驢子王妃,再到陽光照不亮夜裡的鬼等,都是諷刺一些人盲目崇拜權勢、追求虛榮和自我欺騙的心理。同時,歌詞中也透露出對真正價值和純粹心靈的追求,如採薜荔水,樹梢搴芙蓉花。這些諷刺和反思在當下社會中產生普遍共鳴,也揭露了一個現實——我們正在面對的,正是一個不斷被「顛倒」的世界。

也有評論認為,現在刀郎的音樂性可能已是「其次」,其作品的意義就像〈羅剎海市〉最後一句歌詞「那馬戶又鳥,是我們人類根本的問題」,它更像一把「亂世之刀」,割著亂烘烘的世道人心。或許它要斬向誰,不是刀能決定。但有了歌,那些過去不知怎麼宣洩的氣、那些義憤填膺的民怨,或許,終於找到一個出口:人們能想像自己,用力往仇敵劈下去⋯⋯。

本文留言

作者黎紫曦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