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顏氏家訓》看古人怎麼教育小孩(圖)
顏之推重視道德教育 主張要從小培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顏氏家訓》是北齊顏之推(531-595)所著。顏之推,字介,梁朝金陵人,祖籍琅琊臨沂,是一位重視家庭教育的思想家,也一位信佛的儒者。他出生於南朝梁以儒傳家的士族家庭,但身處亂世,曾先後仕於蕭梁、北齊、北周,晚年入於隋。即使生活顛沛流離,仍勤於筆耕,其中《顏氏家訓》是他中年以後陸續書寫,到晚年完成的著作。全書題材涉獵廣泛,是充滿學術價值的史料,更是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專著的典範。
故《庭幃雜錄》說:「六朝顏之推家法最正,相傳最遠」。《古今事物考》說:「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顏氏家訓》全書共有20篇,包括:序致、教子、兄弟、後娶、治家、風操、慕賢、勉學、文章、名實、涉務、省事、止足、誡兵、養生、歸心、書證、音辭、雜藝、終制。
而關於對子女的教育,顏之推特別重視家庭環境的從小教養。這裡就從〈教子〉篇統整出幾點和大家分享。
一、重視「胎教」
古時候的聖王,有「胎教」的教育方法。當母親懷孕三個月之後,要搬到另一間屋子裡面居住。在那裡,眼睛不可斜視,耳朵不可亂聽,聽音樂和享用美食,都要按照禮儀加以節制。古代把胎教看作至關重要的大事,甚至將這方面的規範寫在玉版上,然後藏進金櫃裡。
二、重視從小的道德教育
等孩子一出生,就要請老師引導他明白孝、仁、禮、義的意涵。普通老百姓家即使不能如此,也應當在嬰兒能識人臉色、能知道對方喜怒情緒的時候,就好好教導他,告訴他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如此教育,等到幾歲後,懂得基本禮義內涵的小孩,就可以免去鞭打的懲罰了。此後,父母只要在威嚴中保留慈愛,則子女自然會懂得敬畏謹慎,而生孝順之心。
顏之推引用孔子的話說:「從小的養成就像天性一樣,等到習慣時一切行為就會很自然」。也有俗諺說:「教媳婦要在她剛來的時候,教兒女要在他還是嬰孩的時候」。
三、注意不要偏心
人們愛孩子,很少可以做到完全平等對待的。從古至今,這種弊病有太多太多。其實,聰明俊秀的小孩,固然惹人喜愛;但頑皮愚笨的,也應該對他好好憐愛。那種偏心的父母,心裡想著對某個小孩好,這反而是在害他。等孩子長大後,必然會因此而遭遇大禍的。
四、愛他就千萬不要溺愛他
當看到有人對待孩子只有滿滿的愛,而不去教育他時,顏之推總是認為很不應該。這些人對孩子的吃喝玩樂等所有行為,都放任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甚至在該訓誡的時候反而誇獎他,在該斥責的時候反而對他笑。等到孩子懂事的時候,還認為這麼做是對的。這時,孩子的驕縱怠慢已經成為習慣了。此時才開始想去加以制止,那縱使把他鞭打到死,也再樹立不起父母的威嚴了。而對孩子一天更甚一天的怒火,也只能不斷增加孩子心中的怨恨罷了。然後等到他長大成人,最終就會淪為品德敗壞的人。
一般人不能教育好子女,其實也不是故意要讓子女陷入罪惡的境地的。只是不願意讓他因為受到責罵而沮喪,不忍心讓他因為挨打而痛苦罷了。其實,這應該用生病來作比喻。難道我們可以不用湯藥、針灸,就能把病救治好嗎?還有,也應該去想想那些認真督促訓誡子女的父母,難道他們就願意對親骨肉刻薄凌虐嗎?實在都是不得已的啊!
五、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北齊有個士大夫,曾對顏之推說:「我有個兒子,十七歲了,很會寫書札。我教他講鮮卑語、彈琵琶,也差不多都學會了。孩子憑藉這些來服侍那些鮮卑的公卿權貴們,一定會被寵愛的,而這正是緊要的事情。」顏之推當時低頭沒有回話,但覺得這個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太奇怪了。如果依靠這種方式,哪怕是做到卿相那樣的大官,顏之推也是絕不願讓子女們去幹的。
由上面這些,其實我們可以看到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最重視的就是「道德」的培養。他把子女的道德觀、價值觀看得比聰不聰明、吃得好不好、能不能功成名就還來得更遠遠重要。一千多年以來,《顏氏家訓》經過了歷史的沉澱,對中國歷代家庭教育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也許,這些古人的智慧結晶,也值得我們好好省思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