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深圳人才公園北部及華潤大廈、深圳灣體育中心等建築群。(圖片來源:Charlie fong/Wikipedia/CC BY-SA 4.0)
【看中國2023年5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梁路思、李淨瑤採訪報導)深圳43年來首次出現人口下降,去年常住人口比2021年淨減少1.98萬人。如何解讀此情況?《看中國》就此採訪了時事評論員利世民。
深圳首次出現人口下降
深圳市統計局日前公布《深圳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深圳全市截至去年底的常住人口為1766.18萬。其中,常住戶籍人口583.47萬人,占常住人口比例33%;常住非戶籍人口1182.71萬,占比67%。
與2021年統計數據相比,去年深圳常住人口減少了1.98萬人。
據中國人口學者何亞福表示,這是深圳自1979年設市以來,首次出現人口下降。深圳常住人口在1979年只有31.41萬人,在1987年突破100萬人,在2010年突破1000萬人,在2017年突破了1500萬人。
人口下降反映經濟狀況
對於深圳人口下降,利世民解析道,人口負增長反映了中國的經濟狀況。他說:「深圳非常住人口占了67%,這表示它是一個移民城市。至於本地人,其實常住戶籍人口中的583.47萬人,很多也不是真正在深圳出生、長大,他們只不過拿到深圳戶籍。中國有戶籍制度,以前大城市的戶籍很值錢,因爲有各種福利。如今在深圳找工作極難,許多人已返回鄉下。」
利世民表示,此數據顯示中國面對的經濟問題。他說:「我看到深圳市政府說:我們現在不追求人口紅利,我們追求人才。連深圳這個中國最富庶的地方都說這種話,其實香港也一樣,出現了人口減少,許多人移民海外。
至於離開深圳的這2萬人,他們來自哪階層,是社會底層或中產,我想兩者都有。雖然這數字不大,但此趨勢還是很值得留意,中國一綫城市的現狀,從這可以推斷中國的經濟狀況如何。如果再對比工業出口的貨值等等,會有一個更加完整的中國經濟畫面。」
中國基建落差大
利世民指出,「在過去10年,深圳也在全世界招攬過人才。我留意到一個有趣的點,深圳是中國其中一個高科技重地,但它的周圍卻沒有一間國際級大學。這造成雖然它有願景要發展高科技,但卻沒有一間像樣的大學。這反應了中國某些地方,經濟基建的落差極大。沒有這些大學和研究所,又如何集結人才?單憑這點,可以預見中國缺乏很多必須配套。」
資本是知識、技術
利世民進一步表示,中國很多好的大學都是外國人所建設,並非中國建設。他還强調,資本不僅是錢,它是知識和技術。
「北京和上海都有好的大學,那些大學都是中共未奪權之前就有的,而且它們還是外國人開的:清華大學是美國人開的;上海幾間好的大學,追溯上來有些是傳教士開的。這就是我要强調的,當你說資本,你不要只是想到錢,資本是知識,是技術。」
他分析道,「改革開放初期,是什麽人幫你提高生產效率、生產質素?有時候不是外國廠商來到直接幫你開廠。外國的買家,尤其美國,他們要進口一些東西,他們很多時候會教你如何做,甚至幫你做。最好的例子是蘋果,透過富士康在大陸開設這些生產綫。這些外資不只是給錢你買材料,或是買出口貨手機,它還給了你生產的要求,這在某程度上是一個知識和資本,讓你懂得如何去做。所以小米、華爲也知道如何抄別人的技術而懂得如何生產。我覺得這個是沒問題的。
華爲將銷量不好歸咎於遭封殺。想深一層,它銷量好的都是低端、便宜的產品。真要生產好和高端的產品,你沒有自主研發的能力,永遠是跟在別人後頭。技術永遠和別人有差距,也比別人慢幾年。」
大量外資撤出中國
近年來,大量外資撤出中國市場,這也是導致失業率增加,一些人口開始返鄉或外流。
亞洲自由電臺4月29日報導,外企近日頻繁被中共當局調查導致外資信心動搖,從滬深港通跨境交易機制撤離的外資在5個交易日内接近32億美元,這是去年11月以來歷時最長的資金撤出。繼美商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駐北京辦公室被搜查並拘留5人,以及日本安斯泰來製藥(Astellas Pharma)派赴北京的員工被逮捕後,美國管理顧問公司貝恩公司(Bain& Company)駐上海辦公室也被查。
據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調查顯示,27%投資者將優先考慮他國而非中國,而去年的數據僅爲6%。
利世民說:「如果你與人家的關係好,人家會讓你繼續做低端市場,但你現在與世界各國的關係如此惡劣,人家要如何繼續提供你資本?而這就也反映了深圳這塊地方的發展已到了頂。這也顯示中國的經濟增長已見頂。
從另一角度看,深圳人口增長減少也反映了其它一綫城市的現狀。或許北京會辯駁說,發展已經平均,農村也在發展當中。其實這現象反而顯示中國經濟已衰退。」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