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漫談清明節的由來與習俗(圖)

 2023-04-03 1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張萱作品《虢國夫人遊春圖》
古代有許多有趣的清明傳統習俗,圖為唐朝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古人稱三月節(黃曆)。此時天地清明、繁花似錦,北半球上充足了陽氣,春熙日和,帶給人體新春的爆發力。

其實清明節主要的習俗活動,像是祭祖、掃墓、吃寒食等,主要都來源於「寒食節」,因為清明緊接在寒食節之後,兩個節日的習俗漸漸地融合一。

寒食節」的由來

傳說在春秋時代,晉文公重耳即位前在外流亡時,有一位名叫介之推的賢士,在重耳挨餓受凍時,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並烹煮成肉湯讓重耳食用,最後更幫助重耳取回王位,但介之推拒絕受封,選擇回鄉和母親隱居。

重耳想將他尋回,但介子推拒絕下山,重耳便採用大臣的建議——放火燒山,想逼迫介子推現身,殊不知,不但未如預期地見到介子推,反而燒死了介子推和他的母親。

之後,重耳下令每到介子推的祭日時,舉國上下不得開火3日,以此來紀念介子推,久而久之,就被民間稱為「寒食節」了。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傳統「八節」之一,除了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在古代還有許多有趣的清明傳統習俗

祭祖掃墓

民間清明節的掃墓習俗主要有兩種儀式,一種叫「培墓」,培墓時要清除雜草、增添流失的墳土,也可以用銀珠重新描墳墓碑上的字跡等。

另一種儀式是叫「掛紙」,即是將兩、三張墓紙疊起,用小石頭壓在墓頭、墓碑及墓旁的「后土」(土地神)上,用來表示這個墳有後嗣祭奠,不是無主的孤墳。

踏青

清明節正值早春,天氣溫暖和煦,正是適合出遊的好時機。在古代,婦女一般不可隨便出遊,在清明時才有機會到郊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因而有「踏青」之稱。掃墓祭祖多在郊外進行,結束後大家會順勢在戶外走走,所以直到現在,清明節還有踏青的活動。

放風箏

據傳,將希望消除的病痛和災禍寫在風箏上,等風箏飛到天空後,將其線剪斷,讓風箏隨風飄去,可以消除病災、帶來好運,所以在清明節這天通常也會有放風箏的活動。

盪鞦韆

盪鞦韆在古代是閨女及宮女的庭園遊戲,在春天回暖的日子特別盛行,之後逐漸發展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時的專門習俗。

吃青糰

因寒食節不能生火,所以民眾掃墓時就會帶上可冷吃的「青糰」作為點心,並且用來款待親友。因為青糰外皮由青色草汁所製,呈現綠色,所以叫做「青糰」,亦稱作艾粿或草粿等。

来源:看中國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