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只是一個「鋦鍋匠」?(圖)
李強和習近平的「親密」關係有利有弊。(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先「選拔」再「舉薦」,這就是中共式的選舉。習近平將親信李強「選拔」成政治局常委,又「舉薦」為國務院總理。外界對成為新任總理的李強議論紛紛,對他能否將中國經濟帶上正軌持懷疑態度。並且,從李強的人事提名也似乎透出他心裏沒底兒,其將李克強時代的主要經濟、金融和財政官員留任。
對比前五任國務院總理,現年63歲的李強是第一個沒有過中央工作經驗、沒有擔任過副總理的國務院領導。由於沒有根基,因此他也需要李克強時代的經濟官員效力。
3月12日,李強提名了國務院秘書長、國務委員和部長級人員。經過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投票表決後,確認他們的任職。
其中,劉昆為財政部部長、倪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易綱為央行行長、王文濤為商務部長,這都是可以影響中國經濟的主要官員。
去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易綱由於未成為中共中央委員,外界普遍預計他將退休。劉昆66歲和易綱65歲,兩人都已達65歲官方退休年齡,屬於到站下車應該去全國人大財經委養老的那批人。但怎奈李強無人可用,只好讓他們繼續發揮余熱。
這也凸顯習近平過去十年幹掉了眾多政治對手的同時,也打斷了中共官員的梯隊,導致「人才」後繼乏力。隨著習近平越來越集權,以前各派系從上到下都有不同的隊伍,現在各地方官員一眼可以看到晉升的天花板,和「習派」無關聯的就沒有晉升希望。近2年習近平提拔了不少清水衙門的官員、坐冷板凳的技術官僚,一個原因就是無人可用。另一個原因,是這些官員長期遇冷,一旦被提拔必會對習近平感恩戴德。
而李強在這種情況下走馬上任,心裏當然會沒底兒。
3月13日,李強首秀。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 李強帶領四位副總理--丁薛祥、何立峰、張國清、劉國中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
李強共回答了10個問題,包括4個境內媒體提問、6個境外媒體提問,時長近1個半小時。
由於沒有中央工作經驗、國務院副總理的履歷,李強只能多次談到個人經歷,突出自己在地方工作的「成績」:「我長期在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工作,經常有機會與民營企業家交流,對他們發展中的期盼和顧慮還是比較瞭解的」;「我去年大部分時間是在上海工作,接觸了不少包括美資在內的外企高管,他們都告訴我看好上海、看好中國。」
實際上,李強和習近平的「親密」關係有利有弊。
例如,之前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設立科創板並試點IPO(首次公開募股)註冊制,李強利用和習近平的關係,繞過了證監會直接向中央提出申請,這令證監會很惱火。未來,李強會遇到下屬部門的一些挑戰或陽奉陰違。
而他得到了習近平的信任,但他將對習近平心存感激而臣服。對於中國經濟只能修修補補,未必會有大規模的改革或對原有計畫推倒重建。這一點,他只能是一個「鋦鍋匠」。
「鋦盆、鋦鍋、鋦大缸.....鋦盆、鋦鍋、鋦大缸了.....」,以前人們一聽到這個吆喝聲,就知道鋦鍋匠來了。
現在,從事這個職業的人基本看不到了,但在早年,無論誰家的碗、盆、缸之類的物件打破,都需要鋦鍋匠進行修補。經過修補的物件,往往還能用個三年、五年。
別小看鋦鍋匠,「鋦活」也分粗細,拿「細活」來說,早年北京城裡的八旗子弟喜歡賞花弄鳥、玩瓷藏玉,一旦家藏的紫砂壺失手碰裂,便找人設法修補,修補的匠人利用裂紋的走向,用金、銀、銅鋦釘鋦出一枝梅或幾朵桃花,稍經打磨,修補後的紫砂壺更有藝術欣賞價值,價格也會倍增。
現在不知道李強是不是能幹「細活」,但毋庸置疑的是,其面對連年下滑的中國經濟,也會深感棘手。
筆者在《「國家賬本」公布 這才是習近平的大麻煩》一文中提及,大權在握的習近平開始了第三個任期,站在中共這艘千瘡百孔、即將覆沒的破船上,試圖開啟中共新一百年的征程?但中南海也承認,中國經濟「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不斷加大。實際上,沒錢才是習近平遇到的大麻煩。
中共有四個賬本,按收入規模由高到低排序分別是: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以收入規模最高的一般公共預算為例,按照財政部部長劉昆的話說,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2021年增長0.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則增長6.1%。
2022年,支出增幅是收入增幅的十倍,錢去哪兒了?
錢用在封城、封區、封村和封路,用在建方艙醫院等隔離設施,用在上百億次的大規模核酸檢測.....這動用了大量的政府財政和醫保基金。粗略估算,防疫開支就佔了總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一。
處處都需要用錢,李強的主要任務可能是為習近平的「錢袋子」充實資金,不然對外「大撒幣」買通外國政府官員和企業,對內拉攏軍方和官員、對付百姓的「維穩」等怎麼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