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多,有30萬香港人已經移居海外,超過一半是來了英國。圖為香港機場內辦理英國航班的櫃檯前市民大排長龍。(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月30日訊】過去幾十年,有不少大陸人民因為要逃避那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運動及政治迫害,而選擇避秦來港。香港長期的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也令香港成為一個吸引移民的地方,對國內的民眾也特別有吸引力。因此,每年都有幾萬人以單程証的身份移居香港生活。近年,隨着經濟改革及中港社會經濟融合,也有很多國內的年輕人,包括曾經往海外升學的大陸新世代,都希望到香港發展。
可惜到了今天時移世易,變成有不少香港人要考慮避秦而選擇移居海外。自從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之後,由香港移民海外便成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而且代價高昂。在一般情況下,香港本來是一個可以提供安穩生活的地方,沒有幾多人會很樂意放棄安穩,投身一個充滿不確定的遠方。但因為香港政治前景的不明朗,由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香港曾經前後出現了三波移民潮,可幸都不是延續太長時間。加上香港在經濟及社會上的吸引力,有部份移民海外的香港人到頭來也會因為經濟考慮而回流。
但到了這一次,香港人幾十年來首次因為迫在眉睫的的政治迫害及公民權利受損,而不得不選擇移民海外,有不少人還是匆忙地離開香港的。根據英國2021年底進行的調查,發現有96%以BNO移民英國的香港新移民,已經排除了回香港生活的可能性。這個現象足以說明香港今天情況有幾惡劣。
近期,很多香港的喉舌報章都會對移民海外的香港人出的問題大做文章。也有不少這些建制喉舌報章的支持者,總喜歡把小事放大來說。這些報章及這些人的政治動機昭然若揭,但他們的自相矛盾及雙重標準也更是難以掩飾。與其拾大陸那些官方牙慧的說法,抹黑說香港人選擇移民海外就是選擇做二等公民,何不檢討一下為何今天香港有這麼多人選擇不留下,甚至匆匆遠走?顯然是因為越來越多香港人不願意做比海外二等公民更不堪的本土三等居民。
移民來香港也好,由香港移民海外也好,除了不確定性,移民外地意味着要離開熟悉的生活方式,重新建立自己的社會聯繫,與親朋戚友的連結會受到打斷,生活失去了支援,要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香港本來是一個移民的終點站,為何今天會變成有三成人要考慮移居海外?
說來說去,人口的移出與移入作為一個社會現象,不外乎是看那個地方究竟擁有什麼拉力,又有什麼推力。拉力越高的地方,會成為移民的目的地。推力越高地方,就會成為移民的來源地。那些建制喉舌報章,又為何不檢討一下香港如何從一個對境外人士充滿吸引力,對香港本土人士又充滿拉力的社會,幾年之間變成一個對本地人充滿推力的鬼地方?
過去三年多,有30萬香港人已經移居海外,超過一半是來了英國。最近有一名香港新移民來到之後因為生計及適應問題造成心理困擾,最終自殺死亡。這件事對當事人個人及其他家人來說,確實是一宗悲劇。這件事看來又會被部份建制陣營人士及建制傳媒大做文章,說香港人到海外只是做二等公民,才會有這些悲劇。
這種自己掌嘴巴式的抽水,其實無需反駁。過去幾年,因為北京及特區政府的政治迫害,有幾多人在香港自殺而死?為什麼2019年至2021年之間,在香港自殺的個案及相關的報道會大幅度飆升?與日前的這個在英自殺個案比較,究竟誰才是把更多香港人推向困境?
因為個人的經濟狀況及適應問題而出現情緒困擾的事件,那裏都會有,那一些利用一個個案來大做文章的人及所謂傳媒機構,有沒有客觀地分析一下,香港現時的情況有幾嚴峻?這種人或傳媒,對於今天香港普遍出現的社群沮喪情緒,對於有這麼多人要選擇避秦,其實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也往往只會盡量利用在香港那些新移民的困難來達到其政治目的;他們同時也只會為權勢做啦啦隊,對所有其他人構成持續不斷的打壓及困擾。
人血不是胭脂,生命始終寶貴,生活在香港也好,生活在英國也好,新移民都應該得到足夠的支援,選擇移民的,也應該作出合理的心理準備;一旦出了問題,也應該勇於尋求協助。任何人發覺身邊的朋友有適應上的困難,也應該嘗試主動作出支援。只有那些最沒有人性的政治爬蟲,才會拿一件在英國發生的萬中無一事件來大做文章。
鍾劍華
2023年1月26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