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快慢」影響壽命?4個方法幫助調節(組圖)
平時要注意調整情緒,保持心態平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為什麼有人心跳快,有人心跳慢?心跳就是心臟搏動,主要是推動血液的流動,將營養物質運輸到全身的組織、器官,同時帶走代謝產物。通常情況下,情緒安靜時,嬰兒心臟每分鐘可跳動120~140次,幼兒是90~100次,學齡期兒童是80~90次,成人則為70~80次。
普遍情況下,年輕人的心率快過老年人,女性心率快過同齡男性。總之,人的心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像飲食、情緒、疾病等,都會影響心率有所波動。在安靜狀態下,心率高低也可以幫助反映一個人心臟的健康狀態。
心跳越慢越好?
一個成年人的正常心率,應該是每分鐘60~100次左右。有人說,心跳越慢越好,有道理嗎?專家表示,心跳過快,給心臟造成了更大的運作負擔,的確有相關研究證實心率與預期壽命存在反比例關係。通常來說,在正常心跳範圍下,心跳慢一點更好。
心跳過慢或過快 都要警惕
前面說到,心率在60~100次左右是正常的,那心率達到什麼數值,需要警惕呢?首先,心率超過100次/min屬於竇性心動過速,發生時會產生胸悶心慌、頭昏氣短、眼花乏力等不適,亦可進一步誘發心律失常或心絞痛等疾病。
一般竇性心動過速可能是生理原因,比如因為運動、情緒波動大或吸菸喝咖啡等引起,也可能是病理原因,比如心衰、急性心肌炎、急性心梗、貧血、發熱、感染、休克、甲亢等,還與應用腎上腺素等藥物有關。
對於生理性竇性心動過速,其實只要去除誘因就行,而病理性竇性心動過速則需要對症治療,比如充血性心衰要應用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等藥。其次,心率低於50次/min即屬於竇性心動過緩,患者可無症狀,亦可表現出頭暈乏力、胸悶、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
一般竇性心動過緩可能是生理原因導致,比如運動員心率就較低,還有老年人房室傳導發生退行性改變也會導致心率變緩。也可能是病理原因,比如急性心梗、心外科手術、低溫、感染、心肌缺血等。除此之外,有部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患者也會有心動過緩的表現。對於心率低於50次/分鐘,有頭暈、胸悶、健忘、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的患者,需要及時就診。如果心跳高,但又不是疾病引起的,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減緩心率。
通過調整生活方式 減緩心率
1、堅持運動
堅持運動能鍛鍊到我們的心功能,有研究指出,運動堅持三個月以上,能讓每分鐘心率降低4~5次。
2、控制體重
肥胖會增加心臟負擔,來自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心臟中心的研究人員,在要求355名肥胖伴房顫受試者減肥後,發現他們體重減輕10%,房顫症狀也有所緩解。
3、保持平靜
冥想、靜坐都可以讓我們恢復平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生氣、焦慮、緊張等情緒,常常會增加心率,所以我們在平時要注意調整情緒,保持心態平和,像冥想、靜坐都可以讓我們恢復平靜。
4、用藥安全
某些藥物,如感冒藥、某些抗抑鬱藥,可能有升高心率的副作用,在用藥前要注意諮詢清楚醫生。服藥期間出現不適也要及時就診。
日常活動時,難免會造成心率波動,這是正常的。如果長期出現胸悶、心慌,又找不到原因,最好去醫院就診。平時也可以通過堅持運動、保持心情平靜、控制體重等方式讓心率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