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樂青花歲寒三友紋碗。(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諸多瓷製器物上,松、竹、梅合成的歲寒三友圖是我們最常見的紋飾。在博大的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松、竹、梅的詩畫及文字吟詠,多到難以計數。
其中包括元朝白樸《朝中措》云:「蒼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明朝則有一無名氏《漁樵閑話・第四折》說:「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
在古代陶瓷器的部分,則包括展示於故宮中,外壁以釉下青花繪歲寒三友的「永樂青花歲寒三友紋碗」,以及另一件盤心上繪有歲寒三友、蘭草及靈芝等植物,隸屬於明朝宣德年間的青花庭園仕女圖盤。
在琺瑯器的部分,則有腹部雲紋錦間飾有歲寒三友、山雀兩對及湖石的明朝景泰款「掐絲琺瑯三羊尊」。
介紹了這麼多相關文字、古器物,想必讓人不禁探問:古人到底為甚麼要把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呢?
明朝景泰款 掐絲琺瑯三羊尊。(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論語・子罕》記載了至聖先師孔子的一句名言︰「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意指四季常青且堅毅的蒼松綠柏,能夠在寒冬中屹立不搖。此話也點出一道理:在惡劣環境中,方能看出人的節操。由於象徵堅毅、挺拔的松柏並不會被挫折所擊垮,因此奠定了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崇高地位。世人認為,一位至真至誠的君子,其品德即如正直松柏那樣,而松更成為了歲寒三友之首。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池上竹下作》中的「竹解心虛即我師」一句,藉著竹莖中空比喻人要謙虛,竹節分明則講述人得要擁有節操。於是,堅貞挺拔、不凋的竹子,被世人用來比喻君子理應具備的品格高風亮節。
不畏凜冽嚴冬、傲然卓立的梅花,自古以來就被視為象徵著高貴品格,深受文人雅士喜愛,並獲譽為四德︰「初生為元,開花如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唐朝黃櫱襌師《上堂開示頌》云:「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挴花撲鼻香?」宋朝有一位生性恬淡,終身不仕不娶,隱居西湖孤山中的「和靖先生」林逋,就以植梅養鶴為樂,世稱「梅妻鶴子」。愛梅成癡的他還在一首詠梅詩《山園小梅》中,傳神的描繪了梅花獨有的韻味︰「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梅花在「梅、蘭、竹、菊」四君子中,名列第一;在「松、竹、梅」歲寒三友中,梅花是唯一的花類植物。因此,在中國文學史上,梅花的地位可謂獨一無二、極受尊崇。
蒼松、翠竹、寒梅,均具有終年不凋、堅忍剛韌的高潔特色,故獲得「歲寒三友」之美稱,亦成為高尚人格之象徵。
此外,古詩文中時常提及的梅、竹、蘭、菊,則被稱為「花中四君子」。
蘭,不只花色淡且香清,還因為多生在幽僻之處,因此被視為謙謙君子的象徵。古人最常拿蘭之香氣來比喻德行芳潔。「蘭」一字,最早始見周朝詩經《鄭風・溱洧》篇:「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蘭)兮。」
蘭花可謂在史上見之極早,能用來明志、自喻,如同孔子《家語》云:「芝蘭生於幽谷,不以為人而不芳,君子修德至道,不因窮困而改節。」
菊,形象清麗淡雅、芳香襲人,也具有恬淡自處、清高、傲然不屈等象徵,往往用來形容君子的高尚品格。像陶淵明對菊花有特殊好感,這才創作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等充滿悠閒與愜意的詩句。連周敦頤都在〈愛蓮說〉中讚嘆菊為「花之隱逸者也。」
看完上述介紹,想必您已經一目了然了:與歲寒三友並列的植物,同樣具備清高、雅潔等世人嚮往的美好特性。
堅貞挺拔、不凋的竹子,被世人用來比喻君子理應具備的品格高風亮節。圖為竹林七賢。(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提及「歲寒三友」的由來,民間還流傳一則關於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有趣傳說。
傳說神宗年間,仕途不順遂的蘇軾,被貶到黃州(現今湖北省黃岡縣)期間,自行開墾大片荒地。當地人喚該荒地為「東坡」,蘇軾遂自號為「東坡居士」。
蘇東坡除了繼續栽種了不少農作物,還在田邊建造了一間名為「雪堂」的小屋子。蘇東坡還在庭院中種植了松、柏、竹、梅等富含高潔象徵的花木,並在雪堂的牆上畫滿了雪花。
一日,黃州知州徐君猷來探望蘇軾。他一見到雪堂周遭荒涼寂寥,不禁打趣詢問蘇軾的日常起居:眼睛所見盡是白雪,此地又人跡罕至,難道不會太過於冷清、寂寥?
蘇軾立刻指向庭院花木,瀟灑笑說︰「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
徐君猷見到蘇軾雖然身處逆境,卻還能笑著說自己擁有風聲瀝瀝,泉水淙淙這兩部優美樂章,又擁有青松、綠竹與冬梅三位好友,不由對他保有正直坦蕩的高尚品德深感佩服。至此往後,徐君猷就更加敬重、照顧蘇軾了。
於是,後人就將松、竹、梅合稱為「歲寒三友」,大讚其堅貞高潔的品格節操及吉祥象徵。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