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嵇康,字叔夜,生於魏文帝黃初五年(224年),譙郡銍縣(今安徽濉溪臨渙鎮)人。他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魏晉人物中的另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因曾任中散大夫,後人便稱呼他為嵇中散;與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等同為當時名滿天下的「竹林七賢」,而且排名第一。在魏晉名士中,與阮籍齊名,並稱阮嵇。
嵇康年幼喪父,由母親和兄長撫養成人。幼年即十分聰穎,博覽群書 ,學習各種技藝,成年後喜讀道家著作。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然不注重打扮。山濤讚美他:「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後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長樂亭主(曹操的孫女)為妻,育有一兒一女。他常修煉心性,彈琴吟詩,以此自我滿足。
嵇康崇尚老莊,曾說:「老莊,吾之師也!」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養生論》,闡明自己的養生之道。他讚美古代隱者達士的事跡,嚮往出世的生活,不願做官。嵇康曾經游於山澤採藥,得意之時,恍恍惚惚忘了回家。當時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認為是神仙。到汲郡山中見到隱士孫登,嵇康便跟他遨遊。孫登沉默自守,不說什麼話。嵇康臨離開時,孫登說:「你性情剛烈而才氣俊傑,怎麼能免除災禍啊?」
嵇康回歸自然,超然物外,自由自在,不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誼。他愛好打鐵,鐵鋪子在後園一棵枝葉茂密的柳樹下。他引來山泉,繞著柳樹築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就跳進池子裡泡一會兒。見到的人不是讚嘆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就是誇他「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晉書.嵇康傳》寫道:「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於大樹之下,以自贍給。(嵇康居家貧困,曾經和向秀一起在大樹之下打鐵,來維持生活。)」他以打鐵來表示自己的「遠邁不群」和藐視世俗,是他的精神特質的體現。
鐘會身出名門,是鐘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氣」,年少得志,十九歲入仕,做了秘書郎;三年後又升為尚書郎,二十九歲時就已進封為關內侯。但是嵇康拒絕與其交往。鐘會對年長其兩歲的嵇康,卻敬佩有加。顯赫後的鐘會造訪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繼續在家門口的大樹下「鍛鐵」,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鐘會覺得無趣,於是悻悻地離開。嵇康在這個時候終於說話,他問鐘會:「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因為受到冷落,鐘會對此記恨在心。
司馬昭曾想拉攏嵇康,但嵇康在當時的政治鬥爭中傾向曹氏皇室一邊,對於司馬氏採取不合作態度,因此遭到司馬昭的忌恨。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離開選官之職時,舉薦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作《與山巨源絕交書》,不但堅決拒絕為官,而且公開宣布與山濤絕交。
呂巽、呂安兩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這兩兄弟突然間鬧出了一場震驚遠近的大官司。呂巽見弟媳徐氏貌美,乘呂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將其姦污。事發後,呂安欲訴之於官。呂巽急忙請嵇康從中調停。嵇康應呂巽之請,出面調停。可是,事後呂巽卻倒打一耙,說呂安不孝順,竟然敢撾母親之面。有口難辯的呂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貴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寫下了《與呂長悌絕交書》,痛罵了呂巽一頓。他想通過絕交來表白自身的好惡,也想通過絕交來論證朋友的含義。呂安入獄後,嵇康出於義憤,出面為呂安作證,觸怒了大將軍司馬昭。此時,與嵇康素有恩怨的鐘會趁機向司馬昭煽風點火,陷害嵇康,司馬昭因此下令將呂安、嵇康處死。
行刑當日,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請求赦免嵇康,並要求讓嵇康來太學做老師,但這些要求都沒有得到允許。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日影,知道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哥哥嵇喜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從前袁孝尼曾跟我學習《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所以沒有教他。現在,《廣陵散》要失傳了。)」說完後,從容就戮。海內的士人,沒有不痛惜的。
嵇康臨死前,將自己的兒女托付給了山濤,並且對自己的兒子說:「山公尚在,汝不孤矣。」(一說「巨源在,汝不孤矣。」)嵇康死後,山濤對待嵇康的兒子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一直都特別的照顧。這就是成語「嵇紹不孤」的由來。
責任編輯: 禾子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