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條刺激經濟措施發布 李克強能否穩經濟?(圖)
中國總理李克強近日多次聲稱穩住經濟大盤。(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5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5月31日,中國國務院發布六方面33項刺激經濟措施。中國總理李克強近日多次聲稱穩住經濟大盤,但是,穩經濟難在哪兒?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當前處於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5月31日,中國國務院印發《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並稱「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
共六個方面33項刺激經濟措施,涉及投資、消費、貨幣金融、能源安全等方面:繼續推動實際貸款利率下降;繼續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快推進一批論證成熟的水利工程項目;提高資本市場融資效率;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在確保安全清潔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釋放煤炭產能;抓緊推動實施一批能源項目;增加民航應急貸款額度1500億元,支持航空業發行2000億元債券;對物流樞紐和物流企業的支持等。
作為中國經濟體量第一大的城市,上海也發布了本地的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推出50項重振經濟措施,提出要從6月起全面復工復產。
但從官方的措施來看,並無太大新意。經濟學家也表示並不看好,被中國社交媒體微博封殺的知名經濟學家洪灝在推特上發文做出解析。
中國經濟學者彭定鼎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訪問時直言,現狀的中國經濟受到非常大的衝擊,嚴重衰退,現在「防疫」造成的社會損失,已經遠超於疫情帶來的損失。
「非常嚴重,這種嚴重性你怎麼估計都不過分,等於倒退一二十年。如果之後供應鏈斷裂再持續顯現,整個下半年會越來越嚴重。因為市場經濟是需要很長的供應鏈的,這個供應鏈一旦斷掉,後果極其嚴重,」彭定鼎說。
中國經濟惡化,外商也紛紛表示擔憂。中國美國商會在5月9日發布調查表示,近六成受訪在華美資企業已下調2022年度營收預期,超過一半的企業表示已經推遲或減少在華投資。此外,中國歐盟商會在5月初發布一項調查顯示,多達23%的歐洲企業正在考慮將業務遷出中國,這是十年來的最高比例。今年4月,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曾致函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表明「清零」防疫政策令其會員的物流和供應鏈受到嚴重影響。
中國國務院5月25日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議上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著力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保護經濟韌性,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和失業率盡快下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李克強在會議中表示,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一些經濟指標明顯走低,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
這次會議在省、市、縣設立分會場,各級政府領導及政府主要組成單位負責人參加,按照中國2800多個區縣計算,有超過10萬官員參加。在研究機構和經濟專家的印象中,此前在經濟領域,政府未曾有過如此規模的會議。
據美國之音報導,香港經濟及金融學者羅家聰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去槓桿化的趨勢明顯,這一系列措施顯然與政府致力降低企業負債率的方針背道而馳。
羅家聰說:「因為(當局)知道消費需求疲軟,因此從新從供應鏈著手,重新搞槓桿,這我看不是對症下藥的方法,只是企圖延遲去槓桿的發生。這個方法過去已經用過好幾次。你看現在這個泡沫還是要爆破,去槓桿還是要發生。」
他認為,與其讓企業陷入負債危機,當局應設法為有需要的企業提供財政補貼。
基於北京當局嚴厲的「清零」防疫政策,對經濟的拖累大於原來的估計。國際知名投資銀行再次下調了中國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及其團隊發布報告說,與經濟預測相關的不確定性很高。分析報告說,「堅持清零防疫政策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包括經濟活動持續中斷的風險和奧密克戎疫情一再反撲的風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