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5月17日訊】中國國家統計局5月16日發表國內威廉亚洲官网 經濟數據。受疫情影響,4月份多項關鍵數據出現倒退。其中零售及工業增加值的表現更是兩年多以來最差。有經濟分析預期,北京當局短期內不會放棄清零政策。內需受壓以及人民幣貶值等狀況無望改觀,不排除全球經濟也會受到拖累。
疫情下,中國多個省市實施封控措施。今年4月拉動經濟的「三頭馬車」,也就是投資、消費、出口的表現比預期遜色。疫情限制市場消費,拖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跌2個月,4月同比跌幅擴大至11.1%,是超過兩年以來最差。
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跌2.9%,是超過兩年來再次負增長,也是2020年首兩個月以來最差。
投資增速也持續放緩,今年頭4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升幅放緩至6.8%,比市場預期的7%增幅略低。
中國國家統計局對經濟前景審慎樂觀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5月16日在北京的記者會上表示,即使4月份各項數據表現疲軟,但並不代表第二季經濟會出現負增長。
疫情阻礙供應鏈並推高物價,但中國國家統計局相信有關情況仍然受控,認為市場供應總體充足,價格漲幅明顯較低。
北京當局對國內經濟前景維持審慎樂觀,但國際社會卻把目光放得更遠。
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5月10日預測,儘管各國央行收緊貨幣政策,以控制創記錄的高通脹,但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將不到2021年的一半,中國收緊疫情防控措施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摩根士丹利的經濟學家在報告中寫道,中國的防疫方針抑制了國內需求,出口增長放緩至兩年來的最低水平。
中國獨立經濟學者謝國忠5月16日在香港《南華早報》發文。他認為,對於不少跨國企業來說,中國市場舉足輕重,除了是利潤主要來源,也有助它們降低生產成本,但疫情下,中國的中產人士收入銳減,對非必要消費品的需求也急劇下降。
學者:中國無意放棄清零政策
謝國忠預計,清零政策會持續實施一段時間。由於奧密克戎病毒可能再出現變種,從長遠來說,北京預計仍將嚴厲限制人員流動,導致內需難以反彈。
畢業於山東大學的中國金融學者司令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疫情導致中國老百姓消費謹慎,內需受到抑制,對生活非必需品的需求也連帶減少。
司令說;「這些出口國在中國的市場可能受到抑制,從而減緩全球供應鏈在中國流通的速率,拖累全球的經濟增長。」
司令表示,中國的外貿全面萎縮,經濟增長遲滯,東盟作為主要貿易夥伴首當其衝。由於東盟在全球製造業的角色舉足輕重,不排除中國經濟不景氣會牽一髮動全身,在全球範圍內構成連鎖效應。
臺灣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被視為世界工廠,生產停頓讓全世界的品牌廠商銷貨不順暢,進而影響供貨穩定度,波及全球經濟。從消費層面來看,近年各國廠商非常倚重中國的消費市場,一旦中國的內需萎縮,勢必嚴重影響廠商的業績。
人民幣貶值被指拖累全球經濟
疫情爆發後,很多廠商紛紛從中國撤走生產線,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但是蔡明芳認為,各國花了20多年時間與中國建立生產和消費關係,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一筆勾銷。
蔡明芳說:「畢竟它(中國)還是有很大一塊消費市場。通常工廠會有群聚的效果,會具有整體產業規模經濟。這也不是兩年內就可以解決的,否則大家就不是那麼擔心中國(經濟問題)。最近這幾年離開中國的以美國主要品牌廠商為主。這是出於美國政府的政策也好,或是他們產品的附加價值比較高也好。這些(美商)比較有能力離開中國。有些附加價值沒有那麼高的(廠商),離開中國會面對生產成本的高漲,這也是他們無法離開中國的原因。」
蔡明芳說,近年北京當局為了挽救房地產開發商,採取了降息的寬鬆貨幣政策,與西方主要國家的緊縮性政策形成對比。人民幣持續貶值與大量資金從中國外流有關。
中國金融學者司令相信,中國對世界各國貿易順差的優勢將隨著人民幣貶值而擴大。這不利於全球整體經濟和貿易發展。
司令說:「中國長期佔據貿易順差,反而加劇世界貿易當中的不平衡。事實上是在推廣中國的貿易霸凌主義,導致中國的低廉勞動力成本,還有中國國家集權主導的模式向全球輸出,對於世界經濟增長來講,將是極大的阻力。」
他說,中國佔據了世界經濟總量約10%。幣值不穩對於投資者信心會造成影響,甚至會被解讀為,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會受到中國經濟不景氣所拖累。
原標題:內需受壓人民幣貶值 中國清零政策或拖累全球經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