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五歲(該已入大學),要學習舞《象》,射箭和駕車。(圖片來源: 公用领域 維基百科)
《龜甲獸骨文字》:「丙子卜,貞,多子其徙學,版不冓大雨?」占卜中問的是:多子去上學,返回時是否會下雨?如果解說是正確的話,表示在商代已經有學校教育了!
幼年開始離家外宿就讀
在西周已建立起較完備的學校教育制度,分為二個階段,一個是小學,建在王宮附近;一個是大學,設在郊區。《大載禮記‧保傅》云:「及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於小學,小者所學之宮也。」又云:「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髮而就大學。學大學焉,履大節焉。」可知,貴族兒童八歲就要離開長輩,外宿就讀,到十五歲時束髮為成童,則入大學。各史籍對於入小學、大學的年齡略有出入,但差異不大。
三千多年前的孩子學些什麼?
《禮記‧內則》可以告訴你:六歲時要教他識數字和辨認東南西北;七歲時要教導男女有別,吃、坐不同席;八歲要教導敬讓長者的道理;九歲要教導看朔望和用干支記日。到了十歲,男孩要離家,住到小學的宿舍裡,跟老師學習識字、算術,以及早晚的灑掃、簡冊和進退的禮儀;十三歲時開始學習樂器、舞《勺》與誦讀詩歌。到了十五歲(該已入大學),要學習舞《象》,射箭和駕車;二十歲,舉行加冠禮,表示成人了,開始學習五禮(吉、嘉、賓、軍、凶)。
西周大學的環境與師資
《詩經‧大雅‧文王有聲》歌頌周武王建都鎬京,設立「辟雍」,四方沒有不歸服的。西周的大學,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大學建設得很原始,是廳堂式樣的草屋,設在郊區,四周有水池環繞,附近有廣大的園林,為鳥獸集居。為什麼要有水池和園林?方便練習漁獵與武藝。
在大學中所要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有所謂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以禮樂與射御最為主要,教導之人稱為「師」。西周時期,高級軍官的稱號叫「師氏」,或簡稱「師」,學者們認為西周的教師之所以稱師,是由於教師起源於軍官之故──教師的來歷。最初大學的師資,是由捍衛王身的高級軍官所擔任,負責教導「射」,而「樂」的教學則由樂官擔任,也稱作樂師;這是西周「官師合一」的教育制度。
西周大學除了是貴族子弟學習的地方,也是貴族成員舉行公共活動的場所,例如鄉飲酒禮與鄉射禮。鄉飲酒禮的意義在於尚齒(敬老養老),由天子身教於諸侯子弟們;射禮的意義在於練習武藝與學習揖讓的禮節。這些行禮都要用「樂」陪奏。
貴族子弟在未成年前,所有一切社會生活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與品德,皆在小學、大學中培育,而國家未來的統治者與軍隊的骨幹,自然也在這些學子之中了。(參考書籍:楊寬《古史新探》)
責任編輯: 穆臻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