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失業返鄉(圖片來源:Guang Niu /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5月6日訊】從疫情封城,到鐵鏈女,到公司裁員已經員工猝死,再到上海慘劇。時代浮沉中的他們常常被忽略,卻生活的最苦。
距離
2022年1月,抖音賬戶「徐州一修哥」發布了一個視頻。視頻中,一位女子被鐵鏈拴著脖子、身著單衣。這一視頻迅速引發了全民的討論。@TiAn鹹魚安基於事件創作的漫畫《她與她的距離》被轉發了三十多萬次,「我們和小花梅之間只差了一記悶棍」開始獲得口號式傳播。
網暴
3月底,一名網紅博主因「與素顏和解」的話題翻車,負面評價充斥著她的留言區,一個「超級無敵大綠茶」的形象成為了這名博主的標籤,失去了血肉,淪為被調侃、二創的符號。而後,這名博主晒出了一些留言,不乏詛咒惡毒之詞,也不乏浸入她隱私的談論。最終,她刪除了視頻。
4月4日,上海封城後,一位上海網友在微博分享外賣小哥給父親送飯後打賞200元的經歷。之後,許多人在線上開始指責這位博主「小氣」、「給得太少」,最終變成了一場無休止的網暴。4月6日的上海,這位女性從32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發問
4月2日,網路熱傳一段時長20分46秒的錄音,內容繫上海市民就父親健康雲與疾控中心流調通知不符一事諮詢上海市疾控中心。該錄音以音頻、視頻、文字版等多種形式進行傳播,接連被禁。
隨後,一篇名為《上海之大,已容不下一隻小柯基了麼?它犯了什麼錯,竟遭此毒手?!》的文章也在發出不久後被官方取締。王思聰在微博評論:「wx之大,連一篇寫這件事的文章也容不下了嗎?」目前該用戶微博賬號由於發表其它不當言論處於禁言狀態。
裁員
4月21日,據新浪科技消息,不少小紅書員工爆料稱突然被通知「最後一天」,只有通知,沒有溝通的空間,賠償方式是N+1,但拿不到年終獎。有員工透露,此次整體裁員20%,波及的應屆生和試用期員工較多,北京、上海公司均有員工被裁。
21日晚間,據「上海網路闢謠」公眾號,小紅書回應網傳「整體性裁員」實為正常的人員汰換,協商解除勞動關係的員工約佔員工總數的9%左右,與網傳消息中「20%」的比例不符。
過勞
今年2月連續發生了三起年輕員工猝死的時間。過年期間,B站一名審核員被曝因連夜加班工作而引發大面積腦溢血去世;2月16日,上海尤安巨作建築設計事務所的一位26歲設計師趙先生被曝因加班過渡在出租屋內猝死;2月23日,字節跳動28歲工程師在公司健身房突發疾病,41小時後因搶救無效身亡。
在建築設計師擔任公司項目骨幹的三年內,他多次在聊天中談及「加班」「熬夜」「通宵」「死亡」等關鍵詞。「位元組工程師猝死」的消息也迅速在脈脈上發酵,相關帖子的評論數超過了3000。公眾號「每日人物」同時觀察到年輕人買壽險的意願增高,文中說,疫情、過勞猝死頻發等因素下,年輕人意識到生活的不確定性,為了安撫對未來的恐慌,很多年輕人開始買壽險。
解散
4月28日,現代舞團「陶身體劇場」宣布陶身體數位系列全演取消,改為4月29日視頻號直播,同時說明線上直播公演結束後,陶身體劇場將計畫解散。次日,陶身體劇場再次宣布原定的線上直播演出取消。陶身體表示,2020年受疫情影響,舞團開始嘗試新的發展,2021年底,舞團開始負運營。「5月過後,舞團將無力承擔員工工資等運營成本,因此我們不得不計畫解散。」
受疫情影響,無數個體和團體都在承受著難以言狀的壓力和痛苦,有數不清的小微餐飲、演出空間、小型藝術空間、樂隊、舞團、市集都面臨著解散的危機。舞蹈家楊麗萍在一次採訪中也透露即將解散《雲南映像》團隊,「沒有了舞臺,我們真的沒辦法繼續生存下去……」
「春天」
3月中旬,大部分上海高校實施封校政策;4月初,隨著上海封城,各高校開始實行網格化管理,「不必要不出樓。在個別有確診陽性學生的宿舍樓,則開啟」緊急響應「狀態,不允許學生出房門。在某些學校緊急響應的狀態下,政策要求一層樓一次性只能出現一個人,樓層裝有監控。
一大學生在封校四十多天後感嘆:」有時我想,這不過是一個春天;更多時候,我忍不住想,我們的一生其實只有十幾個春天。每一個春天,都很重要。「
投屏
4月26日中午,眾多學生反映,學校給西南二宿舍的盒飯中的豬肉腥臭,有的上有豬毛,甚至有人發現疑似蛆類物質,引起大量同學不滿。
學校在當天的疫情發布會中,將學生全體禁言。一名同學在向校方反映訴求時被無視,於是通過共享屏幕的方式,在屏幕上用紅藍相間的幾行字打出:
」別他媽了隔壁
念你那通稿
誰不會啊
能不能開個麥啊
赤佬「
後引發同濟大學學生的集體藝術創作。
姐妹
」豐縣女子「事件備受關注以來,有不少青年在作為行動者表達著對農村女性、精神障礙女性、拐賣婦女的支持。」Belonging Space「志願發起了農村精神障礙女性關注小組,同時有網友前往豐縣探望,花束卡片上寫著:」姐姐:世界沒有拋棄你,姐妹們來了「。
榮譽
2月,谷愛凌在冬奧上斬獲了兩金一銀,並以陽光、自信、快樂的形象成為輿論和品牌的寵兒。自媒體紛紛撰文:一個家庭怎樣才能培養出谷愛凌?
關於國籍、特權和性別的討論隨後湧來。在獲得女子自由滑雪大跳臺項目金牌之前,她在Ins上回應一名網友對她現在能使用該社交軟體的疑問:在中國,任何人都可以下載VPN。後刪掉此回覆。」當我在美國時,我是美國人,但當我在中國時,我就是中國人。「這是她對國籍爭議的回答。
而在4月,谷愛凌在微博上分享了她愛吃的餡餅,騎馬,登上央視發表名為《自信的青春》的演講,廣告,以及一條告別:」謝謝中國「,隨後乘飛機返回美國。
婦女
在今年的3月8日國際婦女節期間,越來越多人開始抵制」女神節「、」女王節「等消費主義式的婦女節稱謂,主張」重新回歸婦女節「,驅除對於」婦女「一詞的污名化。
博主@開全局沒在婦女節當天寫到:」從婦女節到女生節,又從女生節婦女節合併為女神節,女王節,最終又恢復到婦女節。看似回到起點,但實際上是邁出了很大的一步。重返‘婦女節’正是這樣一種行為,是摔碎了虛假的贗品,脫掉矯飾的服裝,剝掉刻板的面具,赤裸地在鏡前正視我們作為女性,作為地球上另一半人口性別的軀體,傷痕,痛苦以及力量。從閃避逃離,到尋求代餐安慰,再到重新認可女性的身份。它看上去是一個循環,但實際上是一種螺旋上升。依然在這一緯度,但不再是這一高度。「
女足
2月6日,中國女足在亞洲盃決賽上以3:2的比分絕殺了韓國隊,奪得了亞洲盃冠軍。
許多人把中國女足這次的驕傲成績與男足在2月1日踢出的1:3駭人戰績做比較,許多踩」國(男)足「的梗圖在社交平台上流傳。賽後,」讓女足不再是男足的陪襯與工具「的呼籲聲變得越來越大。
同時,女足」同工同酬「的問題也在網際網路上掀起了一番討論。在女足捧起亞洲盃的夜晚,解說這場比賽的黃健翔,在賽後落了淚,發了一條微博:請足協按照男足獎金標準行星倍給女足發獎金。
女大學生
4月14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等主辦的中國婚育觀研討會介紹了《中國大學生婚育觀報告》及《當代大學生的擇偶偏好與生育觀》的研究結論。調查顯示,這一代年輕人面臨的婚育阻力較大,但是呈現出顯著的性別需求差異,」男大學生更在意婚育成本,女大學生更在意自我發展機會,體現了不協調的性別觀念轉變進程。「
4月19日,人民政協報發文稱,」營造濃厚的婚育氛圍,達成‘不婚不育是誤區,優生優育是責任’的社會共識。應該充分發揮全社會力量營造濃厚的婚育氛圍。就媒體來說,要對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如‘獨立女性’‘丁克’等減少報導或不予報導,將媒體資源更多聚焦於美滿家庭、優生優育等宣傳上來。「
歡呼
2022年2月21日,普京簽署命令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在隨後電視演講中,他稱:」烏克蘭自古就是俄羅斯的一部分,現代烏克蘭而是由蘇聯建構出來的「。並宣布了在頓巴斯地區展開的軍事行動。
中國大陸官方和媒體沿用了俄方」特別軍事行動「這一說法。2月22日,《新京報》」我們視頻「旗下的國際視頻新聞賬號」世面「發了一條微博,關於局勢報導的編輯方針:」對俄不利、親西方的不發「。隨後刪除。
2月24日,基輔、哈爾科夫、敖德薩等城市響起了炮火。當天,共青團中央賬號在B站分享了《喀秋莎》——二戰時期最為鼓舞蘇聯人心的歌曲。評論一片歡呼:」基輔要改名普京格勒了!「
2月28日,」家園計畫「發起行動,邀請人們給俄烏戰爭中遭受痛苦的朋友們留言,不管是烏克蘭人還是受傷逝去的俄羅斯士兵,將會試圖把這份來自遠方的關注傳達給戰火中的Ta們。
將軍,你的坦克很強大,
它摧毀森林和粉碎一百個人。
但它有一個缺陷:
它需要一個駕駛員。
——布萊希特
採訪
2022年3月21日下午,由昆明飛往廣州的東航MU5735,不幸墜毀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籐縣埌南鎮莫埌村的一處山林。機上共有132名乘客和9名機組成員。
空難發生後的第二天,《每日人物》推出了報導《MU5735航班上的人們》,引發了巨大爭議。批評者認為該報導太匆忙、侵擾了受害者家屬的悲痛,有違」新聞倫理「,吃」人血饅頭「。隨後《每日人物》刪除了該稿件。
另一種聲音則認為,災難報導既是對逝去生命的哀痛與共情,也是推動事故原因調查、追責、善後和隱患排查的重要動力。
幾天後,記者杜強表示他和同事在事發當天趕往梧州,然而在趕向事故現場的路上卻遇到重重阻隔,萬般無奈下選擇了返回,現場的一位同行告訴他:有證記者會被送出,無證的需要做筆錄。他將這一次未完成的採訪起名為《請讓我們採訪》,發在了個人公號」杜啊「上。文章發出不久後即被404。
代價
2021年12月22日,西安宣布封城。在2022年中國春節的新年,媒體人江雪在公眾號」默存格物「上發布了記錄西安封城期間的觀察——《長安十日》。
在文章中,江雪提到,在西安政府下達」封城令「後,政府官員在發布會上表示」物資供應充分「,但僅僅過了兩天,全西安人都開始在網上找菜,全民買菜難。同時,封城期間的管控及其混亂,人們不得不依靠自救、志願者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必要問題。
《長安十日》發布不到一天就因違反相關法規被刪除,同時消失的還有發布該篇文章的公眾號。《長安十日》末尾,江雪寫到的,」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具體到每一個普通人,我們可能要想一想,在這裡,我們是‘我們’,還是必須被付出的代價?「
字條
4月中旬,租住在上海浦東老舊小區裡的一對95後情侶,看到小區被封控後,老人們笨拙而艱難地在微信群裡參與團購。出於」不想讓老人挨餓「的單純想法,兩人在樓下貼了張字條,表示願意幫老人們網購物資。字條上面寫著:」叔叔阿姨們好,如果您會使用微信,我拉您進團購群;如果您不會使用微信,可以敲門告知我您需要的食物,我幫您購買。「
團長
」上海靠什麼活著?——團長!「
」現在上海各個小區最受尊敬的人是?——團長!「
」我的團長我的團!「
蔬菜團、雞蛋團、米麵團、肉肉團、牛奶團、水果團……在2022年的春天,為成團而努力成為了許多上海人的日常。在物資緊缺的上海疫情期間,團長們以街道、小區為單位,帶領著渴望」成團「的練習生們,打通購買渠道,保障居民們的基本生活。」團長「不僅要擔當起尋找供貨商、檢查貨品質量、處理售後,更要花費大量時間在與商家、社區工作人員的協調與交流中。
一個熱知識:多數」團長「都是自願站出來自發組織團購的普通居民,而在《極晝》與」團長「崔麗麗的對話中,她還透露到,這次疫情中,95%以上的」團長「都是女性,希望大家記得。
記錄
工人張賽,從初中畢業後一直在打工,現在在泉州某衛生巾廠開機器,曾經還做過外賣員、快遞員,在漂染廠當過工人。自2020年武漢封城後,有許多人在嘗試把疫情之下發生的事實與真相記錄下來,張賽就是其中一位。而在今年新冠疫情再次席捲全國後,身在泉州的他再一次做了記錄。作為記錄者,張賽也曾懷疑這些文字是否會像投入水裡的石子,掀不起多大漣漪,但他依然在保持著記錄。(張賽的疫情日記在公眾號」單讀「持續發布)
清零
自2021年末開始,由疫情引發的城市全域封控,成為了一種常態。21年12月23日0時起,西安進入全城封控狀態;2022年3月11日,吉林宣布封省;2022年3月28日,上海浦東開始實施全區靜態管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在社交媒體上發不出聲音的地方,正在默默度過漫長的封城期,安徽淮南、黑龍江綏芬河、雲南瑞麗……目前,封城名單仍在增加。
4月15日,」上海發布「公眾號發表央視新聞聯播畫面,重點強調:」上海同心抗疫,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至此,「動態清零」、「靜態管理」、「精準防控」等防疫準則成為日常。
擺爛
「我不想幹了」
「非得要我幹的話,我就給你搞砸它」
「努力不一定有結果,不努力一定很舒服」
「我的目標永遠是得過且過」
「自由的盡頭是擺爛」
「別捲了」
偷著樂
最近,「偷著樂」一詞及相關表情包在網際網路端流行,人們借由這個詞編撰笑話、反諷當下。微博用戶寫到,「你必須哭得足夠大聲,否則你的聲音會像無數聲音一樣被淹沒……你又不能哭得太大聲,否則你的聲音會讓他們惱羞成怒,怕你引起其他人效仿……在這裡,你可以偷著樂,不可以大聲哭。」
這個詞來源於去年12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記者問及如何看待「有拉美人士向世衛組織寫信譴責其關於疫情方面的不力反應」,發言人趙立堅回應,中方在新冠肺炎疫情問題上無可指責,「在座的外國記者,能在抗擊疫情期間生活在中國,你們就偷著樂吧。有關對中國的所謂疫情的濫訴和指責,都只會是一場鬧劇」。
潤學
「潤」意為「run」,指逃跑、跑掉,特指從母國跑到其他高福利國家,該詞來源於神奈川衝浪裡貼吧吧友常說的「潤去北歐」,網民多用該詞表達對當前環境不滿、想要逃離的意思。譬如,「華潤萬家」指的就是中國人華人移民到外國各個國家。
毀滅
「我們給世界的回答:貓狗
我們對世界的期待:毀滅」
疫情帶來的生活巨變、網際網路的撕裂、全球化倒退、現代戰爭等,似乎在短短三年裡,我們就經歷了以往很多年都不曾經歷的巨變。每日瀏覽新聞前,總要深吸一口氣,種種個體遭遇的痛苦與不公被直接擺在我們眼前,漂浮著的焦慮、痛苦、無助時刻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毀滅吧,趕緊的,累了」成為了最近頻繁出現的一句話。
鈍角
只能說一句:答案不言自明,方法不言而喻,懂的都懂。
相信
4月22日,作者Hayami在個人公眾號發表文章《我在方艙,看見老人們的孤島求生》,記錄了TA和朋友pd在方艙的見聞。這篇文章一共一萬四千字,音頻一小時十二分鐘,一共存活40個小時,24小時內1000w+閱讀量。作者坦言,「它已經完成它的使命了」。
文章除了得到了大量的關注和轉發,還掀起了溫暖的漣漪,有讀者看見相識的在方艙的老人後,馬上聯繫了相關部門去解決老人的問題。這讓Hayami想起李厚辰在播客「翻轉電臺」必提的一句話:「要記得敢於去相信」。這句話也成為一顆種子,待開枝發芽後轉化為真切的行動,就像Hayami提及《好奇心日報》的一條招聘文案:
「相信力之能及總有所到之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美一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