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仍然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3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北京當局的「兩會」正在進行中,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的各類提案引發熱議,而「建議鼓勵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則惹民憤,也凸顯就業仍然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兩會」是對自1959年以來歷年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和政治協商(政協)會議的統稱。
人大代表、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表示,近年來,外賣、電商、網路直播等吸引大量的年輕人就業,甚至快遞外賣行業「內卷」到有研究生去競爭。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去工廠上班,導致產業工人空心化現象愈加突出。因此「建議鼓勵年輕人少送外賣、多進工廠。」
該話題隨後登上新浪微博熱搜第一,截至3月8日,閱讀量已超5.2億次,參與討論達4.2萬人次。
中國民眾在微博上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說,「進工廠不自由,工作時間長,搞不好還有夜班傷身體,工資又低,誰去?」
也有的人直接指出官方應關注存在的就業問題,而「單純的談進工廠還是送外賣,這是談表面現象,不談內在問題,沒有治本。」
實際上,送外賣的工作也不容易。2021年4月,北京市人社局勞動關係處副處長王林體驗了一天做外賣員的感覺,12小時送單只賺了41元人民幣。之後他對媒體說,「太委屈了,這個錢太不好掙了。」
此前在3月5日,中國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2022年主要預期目標之一的是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
而2022年中國大專院校畢業生預計將達1076萬人,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僅此一項,使就業難的問題雪上加霜。
3月8日,官媒《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文章稱,送外賣代表的是靈活就業、三產就業。
這更加引起民憤,認為這是官方掩蓋就業難的花招兒。
「靈活就業」一詞見於中國官方文件,實際上就是自由職業者或半失業的代名詞。由於中國2年來受COVID-19疫情影響,眾多企業倒閉、裁員,不少人因就業不易轉而投入網約車、送外賣等自由職業,而官方不斷粉飾失業的真實情況。
例如,官媒《中新社》宣傳稱,「選擇靈活就業不等於找不到工作,也不是隨便‘打零工’,而是一種全新的就業模式。」
這招到了中國民眾普遍的批評,認為官媒似乎想要將年輕人求職無門下的「靈活就業」合理化,是推卸責任的手法。更有人懷疑,官媒在鼓勵年輕人投入網約車、送外賣等「靈活就業」領域?在如今經濟景氣欠佳,民眾對未來展望普遍保守甚至悲觀下,便引發了眾怒。
北京當局近年來提出的經濟政策中均有保就業這一項,但中國經濟不斷下滑,使就業問題愈發突出。中國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分析人士認為,官方的失業率沒有完全捕捉到所有的負面經濟變化。
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教授盧政鋒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經濟數字向來都有造假情況,「儘管官方宣稱疫情控制得宜,經濟復工、復產逐步達成,經濟表現亮眼,前景看好,但是這都是大內宣與大外宣,自己喊自己壯膽,實際上經濟發展遭遇困難,前行艱辛,因而年輕人就業機會與謀生日漸備感壓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