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哥斯大黎加的國家象徵 或許是雷神的遺物(圖)

 2022-03-06 06:4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哥斯大黎加石球
哥斯大黎加石球融入他們的文化中,成為哥斯大黎加的國家象徵之一。(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哥斯大黎加石球是指在哥斯大黎加迪基斯三角洲和卡諾島遺蹟發現的300多個石球,被認為屬於已絕跡的土著文化——迪基斯文化,在哥倫比亞地區是最著名的石雕製品。傳說這些石球屬於雷神塔拉,長達千年仍保有完美的形狀,融入了哥斯大黎加的文化中,成為他們的國家象徵

圍繞石球的傳說

哥斯大黎加石球有許多的奇聞,在布里布里人的傳說中,石球是雷神的砲彈,雷神塔拉使用巨大的吹管射出石球,將颶風之神塞爾克斯趕出這片土地。

當地口耳相傳,有一種能夠軟化岩石的藥水,例如能從植物中提取的酸性溶液溶解石灰岩。法國地質聚合物研究所的材料科學家約瑟夫·達維多維茲的研究論點支持這個說法,剛好石灰岩也是哥斯大黎加石球材料的一種。

哥斯大黎加石球

考古研究推測哥斯大黎加石球於公元600年左右開始製造,許多能追溯到公元1000年後。製造出石球的文明在被西班牙人征服後消失,石球蘊含的意義如今已無人所知,考古學家推測,石球可能代表著太陽系,或是表達太陽與月亮的天象變化。

哥斯大黎加石球的直徑大小從幾厘米到超過2公尺都有,使用輝長岩、石灰岩或砂岩製成,輝長岩的產地在山中,在那裡能發現一些尚未完工的石球。哥斯大黎加石球是通過以其他岩石敲擊再以沙子拋光製成,球體接近完美的圓形,但因為經過多年的侵蝕與破壞,無法確定它們最原始的形狀。

哥斯大黎加石球的發現

公元1930年,聯合果品公司在清理自家香蕉園的叢林時,發現了這些石球。為了工作的進行,工人們用推土機與設備將這些石球推開並造成損壞,他們突然想到發現隱密黃金的故事,有些人開始對石球鑽孔或是用炸藥炸開,在政府介入前,已經有數個石球被摧毀。

聯合果品公司管理階層的女兒多麗絲·斯通在發現這些石球後,開始對這些石球進行研究,並於1943年在專業期刊《美國古代》發表,引起哈佛大學皮博迪博物館的考古學家薩繆爾·柯克蘭·羅斯羅普的注意。

公元1948年,薩繆爾與他的妻子在哥斯大黎加北部進行考古研究,受到當時哥斯大黎加內亂的影響,使薩繆爾考古團隊的計畫與安全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後來薩繆爾遇見多麗絲,多麗絲帶領他與他的團隊前往迪基斯三角洲,並開始一系列的合作計畫,薩繆爾團隊的考古發現在1963年時發表在哥斯大黎加迪基斯三角洲的考古學上。

帕爾馬蘇爾遺蹟

帕爾馬蘇爾遺蹟在哥斯大黎加南部的一個沖積平原,又稱為迪基斯三角洲,以「Finca 6」的遺蹟為中心,原由聯合果品公司擁有。

「Finca 6」遺蹟可追溯至公元300年到800年的阿瓜斯布埃納斯時期與公元800年到1550年的奇里基時期。這個區域同時具有居住與墓地的功能,也有紀念性建築物與雕塑,由兩個圓形河卵石與泥土製成的土墩組成,並發現了許多大型石球。鄰近的城鎮也有一些球體,因為形狀更接近橢圓形,而被稱為「zanahoriagas」。

哥斯大黎加的象徵

公元2010年,出身堪薩斯大學的考古學家約翰•霍普斯考察哥斯大黎加石球的遺跡,評估是否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保護資格。於2014年6月,前哥倫布時期的迪基斯酋長領地的石球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中。同年7月,2011年提出將哥斯大黎加石球列為國家象徵的提議被批准。

哥斯大黎加石球如今已是國家象徵與文化的一部分,在政府機構中時常能看見它們的身影,例如哥斯大黎加立法議會建築中有七個向哥斯大黎加國家博物館租借的石球,而哥斯大黎加國家博物館的館藏則是六個石球。由於許多石球從原處被移走作為景觀藝術品,「Finca 6」遺蹟因此做為歸還的石球的儲存地點。

哥斯大黎加對於石球有新的嘗試——考古旅遊,瓜亞博國家紀念碑是這個項目主要的考古遺蹟,「Finca 6」遺蹟則是先進行小規模的旅遊活動,遊客支付小額的費用可進入博物館參觀,然後不需要預約就能參觀哥斯大黎加石球的發現地點或場地,在未來計畫推出更豐富的旅遊內容,讓遊客更加了解哥斯大黎加的文化。

結語

哥斯大黎加石球的真正意義已經和它們的創造者一同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許它是當時對於星辰的觀測物,也許正如傳說是雷神所留下的創造物,如同各個文化中的廟宇建築一樣,已經深深融入這個國家的文化當中,消失的人們在現今仍對世人展現著他們卓越的技術。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