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大,習近平當局更是視「穩」經濟是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務。(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中國經濟不斷下滑,財政收入和支出不平衡,讓中南海決策層近幾年在各類會議上多次聲稱要過「緊日子」。2022年,官方籌備召開中共20大,習近平當局更是視「穩」經濟是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務。但是,今年的「緊日子」怎麼過?
自從中美貿易戰爆發後,官方從2018年底開始頻繁的說要過「緊日子」,例如,中國財政部的年度工作會議2018年12月27日∼28日召開,提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壓縮一般性支出等。」
幾年過去了,2021年情況如何?從財政數據、公務員減薪事件,以及黑龍江省鶴崗市成為1949年來首個財政重整的地級市等方面來看,並不樂觀。特別是樓市被行政手段「冰封」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也玩不轉了。收入銳減之下,財政支出卻沒減少,財政缺口較大,一些地方基層公務員的工資都無法發放,當局提出的「保基層運轉」沒能保住。
而從各省公布的財政支出數據來看,地方政府減少的正是社會保障就業、農林水利和教育等民生方面的支出。也就是說,中共在給勞苦大眾傳遞所謂「過緊日子」、「勒緊褲腰帶」思想的同時,收緊都是的社會民生支出,官員照常腐敗,「維穩」經費反而逐年遞增。
因為,在中共看來,普通百姓,都是一把可割可棄的「韭菜」而已。
例如,官方說的靈活就業就是如此。所謂靈活就業是失業的一種粉飾性說法,中國經濟處在衰退的過程,對於越來越多的失業人口,當局束手無策,只能不斷創造各種新詞彙來矇蔽民眾。
1月13日,官媒《經濟日報》發布題為「過緊日子重在落實,不能只喊口號」的文章,又給百姓熬製了一碗「迷魂湯」。聲稱,「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傳統不能丟」、「過緊日子必須持之以恆」。
文章還明示政府部門:要當好「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毛不拔」,同時要打好「鐵算盤」。
官媒文章一語道破習近平當局現在的窘境:囊中羞澀。
「天鈞政經」團隊在《2022年是重要分水嶺 習近平坐在火山口》文章中解析習近平當下處境:對於中共來說,在危機重重中跌跌撞撞的走過百年,而對於試圖在中共20大連任的習近平來說,更是難以回頭,2022年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皆是如此。
「天鈞政經」團隊認為,無論出現經濟危機或是其它領域的危機,對急需用錢的習近平來說,都是難以繞過去的難關。中共的「槍桿子」和「刀把子」對內用來鏟除異己、鎮壓國內百姓,而對外則需要武力恐嚇、收買其它國家的政府和公司,這一切都是需要資金的。「錢袋子」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於是需要各大企業和富豪幫助「共同富裕」。
所以,習近平當局首先要解決財政緊張問題,一個方法是發行特別國債,規模上可能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為了實現其定下的「穩增長」目標。特別國債有用途靈活、不列入財政赤字統計範圍等特點,這樣財政數據方面也會好看多了。
其次,習近平為了在中共20大上連任,除了打擊政敵、緊抓權力之外,必須不斷充實「錢袋子」,從其近年來抓錢的思路可見一斑:
拆分非自己派系的大集團資產達到一箭雙鵰目的。中國保險業巨頭安邦集團的董事長吳小暉被罰款857億人民幣,安邦集團上萬億資產無影無蹤,名字也更改為大家保險集團;海航集團這一間曾向世界各地的當紅企業投入數百億美元的中國巨型航空集團,成為中國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破產企業,現在海航集團已經被拆分為四大塊,由不同的「戰略投資者」接手;肖建華被外界認為是曾慶紅家族的利益代言人,他已經消失近五年,其掌控號稱3萬億資產的「明天系」正在被習近平當局拆分。現在,深陷債務危機的恆大集團等房地產開發商,已經被瞄準。並且中共開始推動由國企並購「出險」民營房企的行動,試圖以此「維穩」經濟。
以「監管」及反壟斷為名,對大型公司罰款次數明顯增多,罰款額度也增加了。去年4月10日,對阿里巴巴集團罰款182.28億元人民幣。天價罰單震驚各界,但是,麻煩並沒有結束。阿里巴巴集團遭重罰,這是給日後各個被以反壟斷名義開刀的企業樹立了一個參照案例,即以營業收入的百分比進行罰款。隨後,多個行業領域如教育培訓、電商、演藝界、直播等,發動了一場猛烈的「監管」風暴。
今年可以上述招數兒再實施一遍,習近平在這個過程中也如同走鋼絲,因為,不知道中國經濟是否還能挺過再來一番狂風驟雨般的衝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