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的故事】二十四:赤將子輿說異草 帝堯恭親師尹壽(圖)
尹壽先對著帝堯深深致禮,然後請帝堯坐下,彼此傾談。(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帝堯沒能等到尹壽,因蠟(ㄓㄚˋ,zhà)祭期近,回到都城。
次日,帝堯視朝,群臣都到了,赤將子輿也來了,仍舊穿著工匠的衣服。眾人看了,無不納罕,但知道他是得道之士,倍加敬重,不敢嗤笑。帝堯和群臣商議蠟祭禮節單,又定好了日期,是十二月二十三日,又議了些別種庶政。正要退朝,只見赤將子輿上前,向帝說道:「野人不立朝廷,已經二百多年,不想今日,復在朝廷之上,想起來莫非天數之前定。不過野人有兩件事情要求聖天子。一件是承聖天子恩寵,命野人為木工,可否仍准野人著此工匠之服上朝。一則木正著工服,本是相稱;二則也給野人不少方便,如嫌有礙朝儀,請以後准野人不參與朝會,有事請帝另行宣召,未知可否?」
帝堯道:「你穿工匠之服,亦是可以,朕決不以朝服相強。朝會之時,還請先生出席,以便隨時可以承教。」赤將子輿道:「第二件,野人聞說帝的庭中,生有一種歷草,能知月日。野人食野草花二百年,於百草所見甚多,不下幾萬種,獨沒有見過這種異草,可否請帝賜予一觀?」帝堯道:「這個有何不可。」說著,便退朝,和群臣一齊引導赤將子輿向內庭而來。
這時正是十一月十七日,這株歷草,十五莢之中已掉落兩莢,形跡尚在。赤將子輿細細視察了一會,不住的讚嘆,又回頭四面一看,這時雖是隆冬,百草枯萎,但還有許多依然尚在,赤將子輿忽然指著一株開紅花的草說道:「這裡還有異寶呢?此草名繪實,一年四季都開花結果,是個仙草,極難得的。假使用它的果實,和了龍的涎沫磨起來,其色正赤,可以繪畫,歷久不變。而且畫在金玉上,它的顏色能夠透入一寸,永不磨滅,所以叫作繪實。可惜此處沒有龍涎,不然是可以面試的。」眾人聽他如此說,也都似信不信。
赤將子輿又指著一叢草說道:「這是菖蒲呀!本來是個薤(ㄒㄧㄝˋ,xiè)(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鱗莖,鱗莖和嫩葉可食)草,感百陰之精,則化為菖蒲,這是人間所不可多得的。」眾人聽了,頗不相信,獨有帝堯深以為然,因為帝堯是日日閑步庭階,觀察各種植物的。起初確係是薤草,後來漸變成如此形狀,所以相信赤將子輿的話是對的。後世叫菖蒲,別名叫堯韭,就是這個原故。
且說赤將子輿在庭中低了頭看來看去,忽然又指著一株草大呼道:「此地還有屈軼呢!真個是聖君之庭,無美不備了。」眾人聽了,都知道屈軼還有一個名字叫指佞草,有奸佞之人走過時,它就會屈轉來指著這個人的,所以叫作指佞草。從前黃帝之時,曾經生於庭中,因此大家都知道這個名字,不過從沒有看見過,所以亦沒有人認識。這次聽見赤將子輿如此一說,大家都注意了,就問道:「是真的嗎?」赤將子輿道:「怎麼不真?野人在軒轅帝時代看了多少年,記得清清楚楚,怎麼不真!」眾人道:「何以從來沒有看見它指過?」赤將子輿道:「一則你們不知道它的奇異,不曾留心;二則聖天子這裡並無佞人,叫它指誰?你們只要以後留心就是了。」眾人聽了,仍是似信不信,天色不早,遂各自散去。
且說帝堯從王屋山歸來之後,一面籌辦蠟祭,一面即訪問和叔弟兄。尹壽這個人究竟如何?據二人說,尹壽的確是個有道之士,本來要想薦舉他的,但知道他隱居高士,決不肯出來做官,所以未曾提起。帝堯道:「他不肯做官,亦不能勉強,朕往見之,總可不至於拒絕。朕想古來聖帝都求學於大聖,如黃帝學於大顛,顓頊帝學於錄圖,皇考學於赤松子。朕的師傅只有務成老師一個,現在又不知到何處去了。尹先生既然道德高超,又不肯出山,朕擬拜之為師,親往受業。汝二人可以朕之命先往介紹,朕再前往謁見。」和仲二人都答應了。
過了蠟祭之後,轉瞬冬盡春回,正月又逐漸過完,帝堯擇日動身,逕往王屋山而來。這次並非巡守,所帶侍從不多,除和仲之外,別無他人。到了尹壽居住的地方,遠遠望見草屋,帝堯便叫車子停下,與和、仲徐步走過去。走到草屋邊,只見篯鏗仍舊在那裡讀書,帝堯便問他道:「師傅呢?」篯鏗見是帝堯,又見他叔父跟在後面,便放下了書,站起來先向叔父和仲行禮,又向帝堯行禮,說道:「師傅正在鑄鏡呢,請稍候,我先去通報師傅一聲。」說罷,急急進內而去。
過了一會,只見一個長鬚老者從後面出來,篯鏗跟在後面。和仲是認識的,先與招呼,又代帝堯介紹。那尹壽先對著帝堯深深致禮,說道:「去歲辱承御駕數次枉顧,鄙人適值他出,未克迎迓,實在抱歉之至。後來又由和氏兄弟(昆玉)轉達帝意,尤覺惶恐萬分。那北面受學的盛事,在古時原是有的,不過那個為師的都是道德學問非常卓越的人,如鄙人這樣山野之夫,寡聞淺見,並無知識,哪裡敢當『帝者之師』這四個字呢!」帝堯道:「弟子訪問確實,仰慕久深,今日專來拜見,請吾師不要見拒。和仲、和叔斷不是妄言的。」
說著走在下面就拜了下去。尹壽慌忙還禮。這裡和仲早命僕夫將帶來的(贄儀)見面禮呈上。尹壽還要推辭,和仲從旁說道:「我主上一片至誠,齋戒沐浴而來,請先生不要推辭了。」尹壽方才答應,叫篯鏗將贄禮收了進去,一面請帝堯與和仲坐下,彼此傾談。漸漸談到政治,足足說了半日,帝堯聽了十二分佩服,但是究竟說的是什麼,因為史書沒有記載,不能杜纂,但知道有二句大綱,說的是「講說道德經,教以無為之道」,如此而已。
後來又漸漸談到當世的人物,帝堯嘆道:「弟子德薄才疏,忝居大位,實在慚愧惶恐萬分。即位以來,所抱的有兩個希望:一個是訪求到一個大聖人,立刻將這個大位讓給他,以免貽誤蒼生,這是最好的。第二個,如若訪求不到大聖人,亦想尋幾個大賢來作輔佐,這樣不至於失職太過。(庶幾不至十分隕越)這是退一步想了。」尹壽道:「大聖人是應運而生的。如帝這樣的謙虛美德,當然自有大聖人出世,可以遂帝的志願,成帝的盛德,還可以作一個天下為公的楷模,但是此刻尚非其時。至於大賢輔佐一層,照現在在朝的群臣算起來,如大司農、大司徒,如羲和四君,何嘗不是大賢呢!命世英才,萃於一時,亦可謂千載一時之盛了,帝還嫌不足嗎?」帝堯道:「他們諸人分掌各官,固然是好的,但是治理天下,人材豈患其多,這幾個人萬萬不夠。老師意中如有可以薦舉的人,務請不吝賜教,弟子當躬往請求。」尹壽聽到此處,沉吟了一會,說道:「人材豈患沒有,不過鄙人山野之性,所知道的亦不過是幾個極端山野之性之人,就使說出來,帝去請他,恐怕他們亦未必肯出仕呢。」
帝堯聽見說有人,不禁大喜,便說道:「既然有人,請老師明以見告,待弟子去請。請不到,那另是一個問題。」尹壽道:「離帝居不遠,就有四個呢。他們雖則不是那裡人,但是常到那裡去遊覽聚會,帝沒有知道嗎?」帝堯聽了,不勝愕然,說道:「弟子真糊塗極了,未曾知道。這四個人究竟住在哪裡?姓甚名誰?還請老師明示。」
主要參考文獻:鍾毓龍《上古神話演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