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流亡者:好想回香港(圖)


Ivan(前排右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海外繼續為公義發聲。(圖片來源:自由亞洲)

【看中國2021年11月18日訊】移民如「圍城」,正當很多港人紛紛出逃時,遠在海外的港人卻想回港。目前身在英國的年輕港人Ivan說,很想念香港,期待香港「重光」,自己可以有回家的那一天。

2019年11月17日,香港理工大學爆發激烈衝突,被稱之為「理大圍城」、「理大保衛戰」,警方把校園重重包圍並向校園內投擲催淚彈,發射橡膠子彈、布袋彈等,還出動水砲車攻擊抗爭學生,不少抗爭者受傷、被捕,被困在校園內的則要面對彈盡糧絕的慘況……這場反送中運動中最慘烈的一役,在無數港人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

兩年過去,大批示威者陸續被「秋後算帳」,部分示威者從此流亡海外,歸去無期,當中包括19歲的Ivan。然而逃離危城後,這些年輕抗爭者,面對的卻是「倖存者的愧疚」,以及茫然未知的前路。

「我想了很久很久,我決定要現身說法,因為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戰勝恐懼。」於是Ivan在參加海外集會時不再蒙面,選擇面對鏡頭現身說法,為的是要讓世界,聽到他的聲音。

Ivan在接受自由亞洲採訪時說,想告訴世界,這些香港抗爭者在想甚麼、做甚麼,為什麼當初要走上街頭。

兩年前,當時還是中學生的Ivan選擇走上街頭抗爭,更在「理大圍城」期間走入了硝煙瀰漫、遍地烽火的理大校園。在被警方圍困數十個小時後,他嘗試突圍逃生,卻隨即被捕。

雖然其後成功「踢保」(編註:48小時內警方若不能起訴,必須放人)。但警方一直未放棄起訴參與理大抗爭的人士,生活於恐懼當中的Ivan最終在2020年11月5日,拿著香港特區護照,買了一張飛往英國的單程機票,獨自踏上流亡之路。

他透露,離開香港的時候,連父母都被蒙在鼓裡。對於家人,他不願多談,也拒絕重提在香港的抗爭經歷,多番強調「不想拿光環」。

就在Ivan離港後不久,警方到他香港家中上門拘捕,並以「妨礙司法公正罪」起訴他。有幸逃過牢獄之災的他,卻要獨自在異國掙扎求存。

生於1997年主權移交後的Ivan沒有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到了英國後無法申請可以移民的BNO5+1簽證,只能申請政治庇護,在等待審批的過程中不能工作謀生,因而嘗盡苦頭。

初到英國時,他曾被在英港人「家長」勞役,人身自由遭限制。脫離「家長」後,他得以入住英國內政部提供給庇護者的臨時宿舍。

Ivan說,在宿舍得不到尊重,「不覺得他們有當我是一個人」;另外就是孤單,「曾經有一個手足和我一起住,然後又離開了。其餘都是來自其他國家的尋求庇護者,亞洲人少之又少,香港人現在更只有我一個。」

在庇護者宿舍居時,他曾多次被管理宿舍的外判公司員工突擊上門查房,勾起他在香港怕被警察上門拘捕的心理陰影。除此之外,今年6月Ivan接受第一次政治庇護面試。在超過6個小時的查問後,他最終因情緒問題而無法順利完成面試,庇護申請亦至今懸而未決。至近日他才獲得英國內政部批出每周8鎊的生活補貼。

除了錢的問題,Ivan認為最困難的是面對前景的不確定性。申請政治庇護過程繁複,期間不得工作,或要經常報到,還提供很多證據,漫長的等待和這些不確定性,無疑給申請政治庇護的人士增加大量的精神負擔。

流亡英國一年,Ivan至今未能成功獲批政治庇護,但他未放棄幫助同路人。Ivan和一班朋友成立在英港人組織「港援」(Hong Kong Aid UK),旨在以自身經歷,支援離港尋求政治庇護的人,為他們提供意見及轉介,組織近期就向財政緊拙者提供冬衣送暖。

「港援」還和藏人及維吾爾人組織遊行,杯葛北京冬奧,並在英國和平紀念日期間設置街頭展覽,向當地人講解香港的情況,亦提醒海外港人毋忘2019年的血色11月。

人權組織「香港監察」估算,英國目前有大約120名如Ivan這般尋求政治庇護的港人,另外還可能有200至300名持有臨時或逾期旅遊簽證的港人。

日前,英國有意放寬BNO5+1簽證的申請,下議院議員提出只要港人父母其中有一方擁有BNO資格,即可申請BNO簽證到英國定居,其中包括1997年後出生的香港年輕人,預計將於11月底在英國下議院進行討論。如果該修訂案如果獲得通過,就可以幫助像Ivan一樣的抗爭者,即父母有BNO卻不願和子女一同赴英。

身在英國,卻始終視香港為家,當Ivan看到英國和平紀念日儀式上,獲群眾鼓掌歡迎的老兵時,不禁想到香港「重光」的一天。只有這一天到來,他才可以回家……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