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幼稚園小朋友(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處)
「世界教師節」(World Teachers'Day)亦稱為「國際教師節」(International Teachers Day),是每年10月5日舉行的一個國際性節日。它成立於1994年,是為了紀念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簡稱UNESCO)和「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簡稱ILO)《關於教師地位之建議書》(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的簽署,這是一項涉及為全世界各地教師的地位和情況制定的標準。該「建議書概述了與教育工作人員的政策、招聘,基本師資培訓以至教師的持續進修、就業和工作條件等有關的標準」。成立「世界教師節」的目的是集中如何去「欣賞、評估和改進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工作者」,並提供一個機會去討論和解決與教師和教學相關的問題。
今年的10月5日「世界教師節」是在星期二。
訂定主題
為慶祝「世界教師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教育組織」(Education International,簡稱EI)每年都會發起一項活動,以幫助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更好去瞭解教師及其在學生和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教科文組織」和「國際教育組織」每年都會訂定一個主題,然後會與媒體等組織合作以實現該年的目的。他們曾經訂定過的一些主題,例如:1997年是「世界教師節」紀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高等教育教學人員地位之建議書》訂定的20週年紀念,他們當年訂定的主題是「有關高等教育機構的教育工作者的地位」,這個高等教育機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問題一向是被人忽視的;另外,2017年的主題是「Empowering Teachers」(《教師權力之賦予》);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紀念1948年12月10日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70週年,特別訂定了:「擁有合格教師資格的教師就是意味著擁有權利去施予教育的人」這個主題,以提醒人擁有合格教師資格的教師就有向人施予教育的權利,任何人都不能夠剝奪他們的權利,否則教育就無法實踐。
教師節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每個人都可以為教師或者為教師這個行業舉辦慶祝會,提高人民對教師問題的關注、以及提升對教師的尊崇。學校當局和學生可以在學校設定一天為「教師節」,每個國家、地區或者學校都可以訂立自己慶祝教師的活動。
「世界教師節」已經得到一百多個國家的承認。例如:美國的「教師節」訂在5月的第一個星期二;印度就一直在每年的9月5日舉行「教師節」;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教師節」都訂在每年的9月10日;臺灣的「教師節」訂在每年的9月28日,這一天正是中國教育先驅孔子的誕辰;澳州各州和領地就在每年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舉行「教師節」。
2021年主題
根據「世界教師節」的官方網站,他們在2021年提出的主題是「Teachers at the heart of education recovery」(《教師是教育復甦的核心》)。他們認為「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中共肺炎)爆發一年半之後的2021年,『世界教師日』要側重支持教師在教育復甦的過程中所做出的全面貢獻。從10月4日至10月8日,為期五天的全球的國家和區域的活動中,要展示疫症大流行對教師職業的影響、突出有效可行的政策迴響,並確保教學人員充分發展的潛能。
2021年活動
今年2021年,「世界教師節」的慶祝活動將與「the Joint ILO-UNESCO Committee of Exper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Teaching Personnel」簡稱CEART,即是「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教學人員的建議聯合專家委員會」的會議將於2021年10月4日至8日與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教師節」的慶祝活動同時舉行。
嚮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在每年10月4日至10月8日舉辦「世界教師節」慶祝活動的國家包括:比利時、紋萊、保加利亞、金馬倫、加拿大、德國、模里西斯、外蒙、荷蘭、巴基斯坦、菲律賓、葡萄牙、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斯裡蘭卡、英國等約35個國家,其他國家都會訂定在每年的其他日子去慶祝「世界教師節」。
蘇格拉底教學法
古希臘出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學家,他就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拉丁文:Socrates)生於西元前470年,死於西元前399年,是古希臘的教育家和哲學家,和他的學生柏拉圖與柏拉圖的學生亞裡士多德合稱為「希臘三大賢人」。
蘇格拉底的「辯證法」對西方思想影響至深,他的「辯證法」就是用一個問題來回答提出的另一個問題。蘇格拉底開辦了一間不收取學生學費的哲學學校,他主要是採用「辯證法」、「反問法」來教導學生,若學生提出問題,他不會將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通過一連串相關的問題去反覆提問、質詢學生來激發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修正自己過往不正確的觀念,一步步去影響學生接受蘇格拉底本人的思想,和最終令學生能夠自己去找尋到答案。
因此,人人必須「認識自己」,這是他哲學的出發點,這也就是他的「蘇格拉底教學法」。
「蘇格拉底教學法」舉例
學生提問:做人要誠實嗎?
老師反問:誠實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呢?
學生回答:誠實是好的。
老師提問:你誠實的告訴你的朋友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導致他們離婚,這樣的誠實是好還是不好呢?
學生回答:這樣的誠實不好。
老師反問:你誠實的告訴你的朋友明天要下雨,好讓他帶備雨傘,這樣的誠實是好還是不好呢?
學生回答:這樣的誠實當然是好的。
老師提問:這樣子,做人要誠實嗎?
學生甲可能回答:誠實是好的,做人一定要誠實。
學生乙可能回答:誠實要看不同的情況。
學生丙可能回答:誠實要看對甚麼人、對甚麼事。
學生丁可能回答:誠實已經可以做到真,但是內心有沒有善,講出來要看有沒有做到忍。
其他學生又可能會回答:誠實要看時間,誠實要看地點,誠實要看人的動機。根據「蘇格拉底教學法」,學生得出的結論因學生的知識、經驗和思考方式而可能不同,蘇格拉底所運用的「辯證法」是從正反兩面引導學生去思考事件的兩面性,就是事件的正面和反面、和事物的本質,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去分析、思考問題,以證明真理的具體性和相對性。
從樂曲中反思
《師恩頌》
歌詞提到:「有誰能知道您的心酸?有誰能知道您的艱難?有誰能知道您付出的心血?有誰能知道您承受的一切?」歌詞中的「您」,你知道是指那一位呢?
Lulu主唱電影「To Sir With Love」(《桃李滿門》)插曲「To Sir With Love」
「To Sir With Love」是一套1967年的英國電影,講述一位男教師以愛心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將一班流氓學生教回正軌的感人故事,甚獲好評,對當年的老師和學生都起到正面的鼓舞作用。
Anny Hwang鋼琴獨奏、Hubert Soudant指揮臺灣國立交響樂團(The National Taiwan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德國作曲家Wolfgang Amadeus Mozart(莫札特)(1756–1791)於1788年創作「Piano Concerto No.26,K 537,(Coronation),3rd Movement-Allegretto」《D大調鋼琴協奏曲「加冕」,作品編號K537第一樂章-快板(Allegro)》
莫札特認為他「作曲的天才是神慷慨的施予」,他形容「當他的腦海裏有樂曲主題出現時,另一個旋律隨之又來了」,作曲的時候就像是他的手將腦中像山洪暴發似的樂思「抄寫」下來一樣,即使是新創作的樂曲的初稿也是十全十美、完全無誤的,作曲時像有「神來之筆」,過程好像奇蹟一般。我認為莫札特的音樂是神傳遞給他的,用他的手將樂曲「抄寫」下來,留傳後世,進一步推動西方的神傳音樂文化。
莫札特由父親Johann Georg Leopold Mozart(利奧波德‧莫札特)(1719–1787)一手教導出來,利奧波德是一位德國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和教師,他以教導出「音樂神童」莫札特而馳名,完成了神的使命。
生命智慧
本文的生命智慧就是:「Educ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which you can use to change the world.」這句話出自1994至1999年在任的南非總統Nelson Mandela(孟德拉),中文意譯就是:教育是最有威力的武器,它能夠改變世界。
小結
西方的「辯證法」與東方人的「教導式」、「灌輸式」的教育模式截然不同。兩者皆有優劣,而事實上,兩者都需要,若然學生沒有基礎知識,他們就無從「辯證」,老師應該因應學生的智能、能力因事制宜,靈活運用兩種教育模式,家長教導孩子亦應該這樣。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