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衣子」被百姓敬之奉之如神,而他曾獲得神龍相助。(攝影:Yi-HsinLu)
晉代有位人稱「麻衣子」的著名道人。據說他出家修煉前俗名李順甫,關中人,因他生性節儉,修道後常穿麻衣,故而人們稱呼他為「麻衣子」。相傳流傳於世的《麻衣神相》一書即為這位麻衣子所作。
他生於晉穆帝昇平元年(西元357年)3月15日,李順甫年幼時悟性就很好,且非常嚮往道家修煉,「性明慧,契悟玄要」。
孝武太元九年(西元384年),李順甫終於得償心願,能夠告別親友獨自前往終南山出家修道。
一天,他遇到一位道人,道人告訴他:終南山並非上天安排他修煉得道的地方,河南南陽湍水那兒的靈堂山(現名石堂山)上的岩洞是適合他修煉的好地方。那位道人話一說完就不見了蹤影。李順甫頓感驚奇和神異,於是就按神秘道人的指點前往南陽湍水之陽的靈堂山。然而,到靈堂山多日,就是找不到道人指點的那個岩洞。
一天,他正在苦苦尋找途中,忽遇一位樵夫,急忙向前探問。這位樵夫聽了他的話,非常熱情的把他領到了一個岩洞旁,洞內空曠如堂屋,幽深清靜,泉水潺潺。他欣喜萬分,急忙轉身向樵夫拜謝,但樵夫早已不知去向。李順甫更加感到驚喜,也了悟到這是神靈在指點他。從此以後,他就在這個岩洞中住了下來,專心修煉道家功法,「自是坐洞中十有九年」。
十九年後,李順甫終於出定了,從此「真人道術大行,鄉人益神之」。因為他在此長期打坐入定,所以那岩洞壁上還隱隱出現了一道者的身影,盤腿而坐,高大挺拔,據說現在洞壁上都還能依稀看的到。
相傳,晉義熙十年(西元414年)夏,天氣大旱,河流乾涸,萬物枯萎,民將無以生計。當地居民多次來到洞前請李順甫為民祈天求雨。一開始,他都婉言謝絕。後來,十二位翩翩少年來到洞內,告訴他:「若民眾再來請您,您盡可答應他們的請求」。他悟到此乃上天點化時機已到。他可以為民眾祈雨了,於是便答應了民眾的要求。後來,在他祈天求雨的第二天,就下了一場大雨,民眾無不歡騰,奔走相告,稱讚他道術高超,為民造福。
雨後,他漫步山間,看到河水急流,萬物恢復生機,心情無比的暇怡。突然,只見雲霧升騰,環繞山峰,見到有十二人正睡在背山腰那裡休息。當他回到洞內,那十二人尾隨而至,並立即跪拜說:「我們十二人都屬龍族,長期以來一直住在這條河內,上帝告訴我們,您修道必有所成,特讓我們在此輔助您。如今,您修道已成,我等告辭。」說罷,各自顯現出了龍形真身,化作雲煙自洞中穿穴而去,在後山腰形成了十二個龍潭。
此後修道有成的李順甫,開始雲遊於河南、湖北等地,因他常著麻衣,故被稱之為「麻衣子」,百姓敬之奉之如神。
到了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元年(西元457年)8月8日時,已經百歲的麻衣子雲游至湖南鄖陽時端坐而逝,此時天上出現了「白鶴翔集,祥雲蔚燁」的異象。鄖陽百姓便在他辭世的地方建造道觀紀念;而在他過去修煉時所在的靈堂山,當地百姓也修了一座名為「白仙觀」的道觀作為紀念。
歲月悠悠,到了大唐貞觀十三年(西元639年),大唐聖天子李世民大帝下旨封麻衣子為「慈慧普濟真人」並重修白仙觀,封麻衣子修煉的岩洞為「顯聖洞」,並賜一道宮名為「普濟」。自此普濟宮名聲大振。
大清聖天子康熙年間,普濟宮又得以重修,成為豫西南的著名道教勝地。只可惜,普濟宮後來因為戰火,化為一片廢墟,倖存的僅有十幾通碑石和一株古柏及山頂的大小天池。山腰的十二龍潭,無聲的向後人講述著過去道家真人修煉的傳說。
真正的修煉人其實都是有另外空間的龍等生命為其護法的。故事中麻衣子修道時有十二神龍相助就是一例。
(資料來源:《內鄉通考》等)
責任編輯: 隅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