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克強保就業的目標難上加難。(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9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年初至今,北京當局的監管風暴,原材料上漲以及現在的大範圍限電等情況,均讓企業經營難以為繼,失業潮也不可避免,令中國總理李克強保就業的目標難上加難。
中國製造業大省如浙江、廣東和江蘇,陸續發出「限電停產」政策,更多省份的工業企業被要求「開三停四」甚至「開二停五」、「開一停六」錯峰用電,對企業生產經營帶來較大影響,訂單交貨期甚或拉長1倍。若嚴格限電達2個月,預計出現中小企業倒閉潮。
如果出口企業生意不佳,出現破產倒閉潮,勢必影響就業和居民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內需增長、消費升級都是空談,經濟只會面臨更大壓力。
這也反映到經濟數據上,9月30日,中國9月官方製造業PMI(採購經理指數)降至49.6,刷新19個月低點,為19個月以來首次跌至萎縮區域。供需兩端放緩同時,價格指數持續抬升,中國經濟滯脹風險加深。
COVID-19疫情未止、原材料不斷上漲導致短缺、限電限產持續影響中國經濟,房地產活動放緩也是一大風險。製造業PMI整體恐難改變偏弱趨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甚至有分析師擔憂四季度GDP增速可能「破4」。
北京當局各種所謂監管措施更是如狂風暴雨,正在席捲經濟的每一個領域。
一支失業大軍是房地產企業大幅度裁員。除了恆大集團二萬億人民幣的債務「爆雷」,新力控股集團近日也傳出類似債務危機。9月15日,新力公司總部員工已陸續收到降薪50%的口頭通知,其後傳出裁員50%。
還有一支失業大軍是教育培訓行業。在當局「雙減」政策下,中國各地上千家教育培訓機構被「團滅」,上千萬教職人員失業。教育培訓機構新東方截至 9 月中旬,裁員近一萬人,預計年底前將裁減4萬人。
9月30日,《自由亞洲》電臺的文章分析認為,發生在中國的大規模行業裁員,是政治環境造成。民營企業大量倒閉,員工大量失業,這與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失業潮還有不同之處。
近四十年來,中國發生過五次大規模失業潮。第一次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大量國企員工失業。第二次是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大量實體企業破產。第三次則是2016年,O2O(即在線離線/線上到線下)行業大面積倒閉而出現的失業潮。第四次是去年的COVID-19疫情影響到的餐飲、旅遊、外貿等行業,出現失業潮。
李克強此前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稱,「十四五」時期(2020-2025年)中國城鎮就業壓力依然較大,要繼續把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宏觀政策優先位置。
中國官方聲稱有2億人「靈活就業」,但是專家指出,這個數字只是針對城鎮人口來說的,而「靈活就業」就是「半失業」的代名詞。官方發布失業率為5%,但北京大學曾經做過調查,疫情原因下真實的失業率恐高達20%。
根據中國國務院官方網站發布的新聞稿,李克強多次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強調,就業是民生的頭等大事。
「天鈞政經」研究員任重道指出,在社會階層早就已經固化的中國,年輕人進入社會一眼就可以看到天花板,沒有奮鬥的希望,於是紛紛選擇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子的低慾望生活狀態,即所謂的「躺平主義」。在這種情況下,官方希望年輕人為經濟增長貢獻力量是很難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