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象示警 發生在清朝末年的大瘟疫(圖)
改朝換代之前,經常有瘟疫、旱災等天象示警。(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瘟疫和其它天災,旱、水、蟲、風、地震等一樣往往對人類和人類的歷史起著關鍵的作用,在人間的社會、秩序、社會變動與重大事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縱觀歷史,是人主宰著人類的命運,還是蒼天主宰著人類的命運?
清朝咸豐末年,中國許多省份有瘟疫流行,其中山東是受災嚴重地區之一。咸豐十年(1860年)夏天,山東出現罕見的乾旱。山東嶧縣是連歲荒歉,而且還受到蝗蟲的襲擊,飛蝗蔽天,把田裡的農作物吃個精光。仲夏日,天氣連續高溫,瘟疫迅速在人們中流傳,縣城裡最為嚴重。感染這次疫病的人死亡極其快速,一般一二天後就命歸黃泉。
也有的人得了病後絲毫沒有感覺,待知道自己不對時,僅一二個時辰就臥倒不起了。更有甚者,一些年輕力壯的居民正在吃飯,手拿筷子想去挾菜,突然會倒在桌子上,言笑未終而一下子氣絕身亡。由於人死得實在太多,走在縣城的大街上,到處都能聞到臭味,死人腐爛惡臭,塞鼻刺心。
這次瘟疫的傳染性特別強,誰家中死了人,活著的人稍去碰一下,馬上就會染病,因此有很多人家是全部死絕的。人死了要出殯,安葬到城外墳地裡,而送葬者卻往往不知不覺中染上病毒。有的人去送葬,竟會走到半路上仆倒不起,從得病到死亡時間極短。嶧縣縣城很小,繞城一圈,不過三里光景,然而每天死去的人超過一百多人。
到最後,嶧縣城幾乎成了一座空城。咸豐十一年,從春天開始,山東就發生大旱,農村收穫大大減少。一些地區瘟疫也伴隨著出現,如滕縣「疫大作,損口不勝其計」,死亡人數太多了,史料無法精確記載。萊陽縣「癘疫大作,死亡殆半」,死亡的人數超過了活著的人數。
此後的同治初年連續三年發生特大瘟疫後,以後一直瘟疫不斷。如史載「五年五月,永昌大疫。六年二月,黃縣大疫。七月,曹縣大疫。九月,通州疫,泰安大疫。八年六月,寧遠、秦州大疫。七月,麻城大疫。九年秋,麻城大疫。冬,無極大疫。十年五月,孝義大疫。六月,麻城大疫。十一年夏,新城大疫,武昌縣大疫。」
光緒四年(1878年),京師及直隸春寒嚴重,進入夏季後,饑民中瘟疫流行,京師、天津、保定府都出現了嚴重疫疾,受疫範圍較廣。1890年以後廣東各地鼠疫不斷,1892年,四川許多地方流行麻腳痧,也造成了嚴重的死亡。光緒二十年(1894年),鼠疫曾發現於香港,後即釀成疫癘。流行於世界。1896年台灣也有鼠疫蔓延,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京津地區爆發霍亂。死亡超過一萬餘人。直隸總督袁世凱在六月初十日給徐世昌的信函中說:「近日疫症大作,傷人甚多。」這年黑龍江璦琿也出現嚴重的霍亂轉筋,半個月後,「市斷人稀,街面幾無人跡」,每日死亡有七、八百人。
清朝走到了末代皇帝宣統皇帝(1908年~1911年),也稱清末帝。宣統皇帝登上皇位時年僅三歲。在位一年後,中國東北發生特大鼠疫。1910年10月25日,滿洲里首發鼠疫,11月8日即傳至北滿中心哈爾濱。之後由北向南,沿著鐵路交通線爆發流行。從滿洲里而哈爾濱而長春而吉林省城吉林。據有關紀錄,「凡延近鐵路區城,逐漸波及」。雙城知府報告說「距車站鐵軌近,疫盛時疫斃最多」。鼠疫沿鐵路沿線迅速向內地蔓延,一時「疫氣蔓延,人心危懼」。「死屍所在枕藉,形狀尤極慘然」,從城市到鄉村都籠罩在死亡的威脅之中。有人形容道:「一家十口或半死於疫,一家數口或盡死於疫。子或朝痛其父之疫死,及暮並其子而疫死者有之;弟或朝痛其兄之疫死,及暮並其弟而疫死者有之;妻或朝痛其夫之疫死,及暮並其妻而疫死者又有之。」疫情如江河決堤,不可遏止,不僅橫掃東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東等地。
鼠疫出現後,清政府下令各處嚴防。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為全權總醫官赴哈爾濱,進行鼠疫防疫工作,隨後抽調所能調動的陸軍軍醫學堂、北洋醫學堂和協和醫學院的醫護人員以及直隸、山東等地方的一些醫生,前往東北支援。在伍連德等的建議下,清廷組建各級防疫組織、頒布各種防疫法規,以及採取了隔斷交通、對病人及疑似病人實施隔離、焚化屍體、對疫區嚴格消毒等具體有效的防疫措施。儘管如此,這次東北鼠疫造成了多達六萬多人死亡,並直接導致了交通停止,各行歇業,商業不振,加速了本已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的崩潰。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為標誌的辛亥革命爆發,各省隨後紛紛響應宣佈獨立,大清皇朝迅速分崩離析。清帝於1912年2月12日宣告退位。
這次鼠疫送走了清朝。與歷史上不同,這次鼠疫結束了中華民族史上最大一台戲,大王朝時代。中華民族的王朝歷史這台戲,以夏禹拉開序幕,演繹了無數跌宕起伏的情節,展示了無比氣勢磅礡的畫卷,一氣橫貫上下五千年。到宣統時結束了,結束得那麼的微弱,消失得那麼徹底。在辛亥革命一記無力的鼓聲中,清王朝時代拉下了最後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