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何清漣:中澳貿易戰,北京失算在哪?(圖)

 2021-06-03 08:2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中澳貿易戰,北京失算在哪
一場本來希望讓對方丟盔棄甲的貿易戰,結果成了自家受損,北京很不甘心。(圖片來源:網路圖片/上報)

【看中國2021年6月3日訊】長達一年的中澳貿易戰,最近終於有了階段性結果:2020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創下歷史第二高水準,被中國制裁的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了1480億澳元商品,雖比2019年創下的1540億澳元的記錄低60億澳元,但比排名第三的2018年高出近10%。更讓中國有苦說不出的是:一年之中,澳洲出口盈利最豐厚的產業——鐵礦石的價格從每噸大約60美元漲到了超過200美元的破記錄水準,中國為此損失不少美元。

面對這張成績單,澳洲各界歡呼本國贏得漂亮,中國輿論感歎:澳洲沒我們想像的那麼弱,中國也沒有我們想得那麼強。一場本來希望讓對方丟盔棄甲的貿易戰,結果成了自家受損,北京很不甘心。

北京從對美貿易戰中獲得戰略靈感

中國對澳貿易戰的戰略構想,毫無疑問受到中美貿易戰啟發。2018年3月下旬,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展開對華貿易戰,美國布魯金斯學會4月9日就發布了《中國徵收的關稅對美國產生的影響》(How China』s proposed tariffs could affect U.S.workers and industries),該研究將中方反制美國的兩份關稅清單的影響細化到美國的縣這一層級,在2742個縣中,有2247(82%)的縣在2016年將選票投給了川普。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在排名前十位的大豆和豬肉出口州中,川普贏得了其中各8個的支援。該研究的測算顯示,若爆發中美貿易戰,受傷最重的,有可能將是美國總統川普的深紅票倉。

這等於是明著告訴北京:大豆為主的農產品出口關係到川普票倉。發現這一點以後,北京如獲至寶,認定這是川普的軟肋,決定以拖待變,以時間換空間,拖到大選年,就會出現轉機。而川普在貿易戰中時時變化的態度,更讓北京堅定了這一信心。到了2020年疫情蔓延,中國「以拖待變」的策略完全奏效。北京於是信心大增:中國的巨額採購就是供應國的軟肋,只要抓住軟肋,對付世界頭號強國咱中國都贏了,一個比美國弱得多且對中國有嚴重經濟依賴的澳大利亞還不是穩拿把掐?

戰術上,傷澳大利亞十指卻不敢斷其大姆指

據此,中國對中澳關係進行了一番沙盤推演:中國80%以上的鐵礦石需要依賴進口,而且集中在國外四大礦商,根據2019年中國鐵礦石進口資料分析,有67%是來自澳洲,其次才是巴西。因此,在澳洲兩大宗輸華商品中,中國挑選的是主打目標是澳大利亞的煤而不是鐵礦石。其餘如葡萄酒、大麥、牛肉、銅、糖、龍蝦、木材等一系列產品的出口也被中國商務部叫停或採取制裁措施。

但北京犯了戰術大忌。中共祖師爺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九節曾說過:「對於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這意思是說,打仗時,與其拉長戰線全面開花,不如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方一支有生力量。北京忘記了毛的教導,對澳貿易戰的戰術正好反其道而行之,放過了澳洲的經濟支柱鐵礦,抓住了邊邊角角:2018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中,鐵礦(Iron Ore)佔比將近一半,而葡萄酒、大麥等只佔了個邊角豆腐塊。

北京沒料到,在全球鋼鐵產量增加的情況下,巴西的供應沒法跟上,更兼與巴西鐵礦石相比,澳洲幾大礦業公司的低成本優勢十分明顯。澳洲鐵礦石的價格節節上漲,今年年初的鐵礦石價格為每噸近160美元,一度曾突破200美元,而一年以前只有大約60美元。在煤炭方面,澳洲生產商尋求替代性的出口市場,特別是印度,來應對中國的煤炭禁令。雖然生產商可能無法獲得與以前一樣的價格,但中國被迫以更高的價格購買品質較差的煤炭,而中國的競爭對手卻可以較低的價格購買澳洲的高品質煤炭,並從中獲益不少。Whitehaven Coal在去年12月份提交給澳交所的季度報告中解釋稱,中國正在通過其他國家採購澳大利亞的煤炭。

即使是澳洲農產品,中國也未能卡住澳洲的脖子。澳洲統計局資料顯示,自去年10月以來,只有3.3萬噸澳洲大麥出口到中國市場。同期,沙烏地阿拉伯進口了150萬噸澳洲大麥,成為澳洲最大的出口市場。西澳的穀物種植者預計今年的大麥播種量會接近最高記錄。

戰術上的失誤,導致中澳貿易戰出現以下結果:北京一邊制裁澳洲多項出口產品,企圖重創澳洲經濟,一邊又不得不大量購買高價澳洲鐵礦石和天然氣,給澳洲經濟輸血。在中國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大麥等出口產業「下狠手」的同時,鐵礦石價格連續上漲也讓中國鋼企遭受陣痛。

這裡必須要說明,北京不敢選擇鐵礦石作為制裁目標,其實是中國自身對澳洲鐵礦石有高度依賴。經此一役,中國必須意識到自身對外有嚴重資源依賴,不僅是別國對中國的購買依賴,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優勢劣勢可隨時轉換。

中國對澳貿易戰基本失敗

從三方面來說,中國對澳貿易戰都失敗了。

1、目標選擇上失算。

要對這場貿易戰做個總結,必須先回答一個問題:中國在眾多西方國家當中,為何挑中澳大利亞做為打擊對象?

在西方國家中,澳大利亞相對較弱,而且被中共多年滲透,培養了不少代理人。在讓中共很不滿的五眼聯盟當中,美英屬於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不好硬碰;紐西蘭則太弱,而且對北京比較服從,打擊它勝之不武,也容易傷害友華者。加拿大離美國近,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較弱,一個孟晚舟案件,中國施加傾國壓力,也未取勝。比較之下,選擇體量與實力均處中等、且對中國有嚴重經濟依賴的澳洲作為打擊物件,既容易達到目的,還可以立威,增強中國國際影響力。

但是,在一年左右的貿易戰中,澳大利亞政府對華外交策略表現出:我們將國家尊嚴放在首位,我們不僅有對抗中國的意願,我們更有對抗中國的勇氣。正是這種不失尊嚴的對抗下,當中國打壓澳洲葡萄酒時,國際社會發起購買澳洲葡萄酒的聲援活動。

2、北京以強凌弱的強勢外交遭遇挫折。

專制極權政治從來不懂「平等」外交。北京本意是希望利用澳洲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通過經濟制裁的方式脅迫澳洲改變對華的政治態度。

在2020年11月,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發出一份清單,已經闡明北京認為中澳之間存在哪些問題。這份清單上列出了北京認為澳大利亞導致兩國關係惡化的14個領域,其中包括2018年決定禁止華為參與5G招標,不承認中國在南海的主張,以及所謂的「肆意干涉香港、新疆和臺灣問題」,要求調查Covid-19的源頭。用中國官方的話來說,澳洲近年反華越來越無底線,必須予以懲治。這份姿態十分霸淩的清單出來後,被BBC等媒體稱之為「十四條詔書」,用下詔的姿態對待他國,被崛起之後的中國視為理所當然,澳大利亞算是讓中國吃了一次癟。

3、教育了本國民眾:中國沒有那麼可怕。

在北京發起對澳貿易戰之時,不僅中國的大外宣系列大肆渲染澳洲將面臨的沈重打擊,就連《紐約時報》等也從各方面渲染澳洲將遇到的經濟困境,在《中國正式禁止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這對澳洲意味著什麼》(2020年12月17日)一文中,還談到流失選票的風險。

現在,面對中澳貿易戰第一個回合的成績單,澳洲民眾終於認識到原則、國格比短期經濟利益重要。

接下去,北京是否還要繼續對澳洲開展貿易戰?到此情境當真應了一個三國典故,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中國繼續糾纏於貿易戰,沒什麼好處可言;但此刻放棄「制裁」,對將面子等同於尊嚴的中南海來說,情何以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