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中)和副總統賀錦麗(左),以及國務卿布林肯(右)在白宮的羅斯福廳。(圖片來源: White House/Adam Schultz)
【看中國2021年5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成容編譯/綜合)在將中共病毒(武漢病毒、Covid-19)可能是武漢的實驗室泄漏作為邊緣理論最小化數月之後,拜登政府正在加入全世界的壓力,要求中國對疫情更加開放透明,並要求美國情報機構進行病毒溯源調查。
《紐約郵報》5月26日的社論說,拜登總統希望撤銷前總統川普(特朗普)的政策,這可能導致他過早地停止了對武漢實驗室和COVID-19的起源的調查。
在《華爾街日報》和其他媒體,對這一問題進行新的報導後,美國政府忽視COVID-19從中國實驗室泄漏的可能性變得站不住腳了。拜登在武漢實驗室問題上扭轉了方向,他呼籲進行新的調查,以取代他所否定的調查。
據《每日郵報》27日報導,拜登要求美國情報機構在90天內報告情況。他指示美國國家實驗室協助調查,並指示情報部門為中國政府準備一份具體詢問清單。他還呼籲中國配合國際社會對大流行病的起源進行的調查。
包括前總統川普在內的共和黨人宣揚的理論是,該病毒是在實驗室事故中出現的,而不是通過人類與中國武漢的受感染動物接觸而自然產生的。
拜登在一份聲明中說,情報界的大多數人已經「凝聚」在這兩種情況下,但「不認為有足夠的信息來評估其中一種情況比另一種情況更有可能」。
他透露,兩個機構傾向於動物宿主感染人類,「一個更傾向於」實驗室的泄漏理論,「每個機構都對各自傾向的理論有低度或中度的信心」。
拜登說:「美國還將繼續與世界各地誌同道合的夥伴合作,迫使中國參與全面、透明、基於證據的國際調查,並提供所有相關數據和證據。」
他的聲明是在政府努力避免公開討論實驗室泄密理論,並在私下裡暗示該理論很牽強的幾個星期後發表的。
前川普政府官員為原Covid-19文件辯護
一位前川普政府官員,對拜登懷疑COVID-19來自中國的一個實驗室而表示不滿。對於這位曾經的川普政府官員來說,證據很清楚。
一位熟悉川普政府機構間調查的前高級官員說:「所有的報告都顯示,說不是在實驗室中開發的可能性極小,就像,被閃電劈到兩次那樣小。」
「我們進行了廣泛的努力,試圖從各個方面弄清這個問題,」這位官員補充說,並引用了外交和間諜機構的調查,「任何更多的事情都只會添油加醋。」
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貝塞拉(Xavier Becerra),25日敦促世界衛生組織進行第二次國際調查。
川普的一位前高級官員對此進行了反駁,認為這個全球衛生機構不是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
這位前國務院官員說:「拜登的團隊希望世衛組織調查該病毒的來源。鑒於世衛組織的記錄,怎麼能相信它呢?它不能被信任。」
第一位官員否認川普政府的國務院的調查是出於政治動機,或者是為了尋找證據以符合牽涉中國的論點。
第二位官員說,被新政府關閉的調查,有助於美國為世衛組織的會議和世衛組織代表團前往武漢做準備。他說,在COVID-19出現之前,疑似泄密地點,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安全問題已經困擾了美國官員多年。
參院通過有關武漢實驗室的修正案
美國政府態度轉變的另一個跡象是,參議院在沒有反對意見的情況下,批准了兩項與武漢實驗室有關的修正案,並將其附在一項基本不相關的增加美國創新投資的法案中。
其中一項修正案來自肯塔基州的共和黨人保羅(Rand Paul),它將阻止美國對中國關於提高病毒嚴重程度或傳播性的「功能增益」研究的資助。
保羅一直對政府的頂級傳染病專家福奇博士持批評態度,並在最近一次參議院聽證會上就中國的工作對他進行了激烈的質疑。
另一項修正案來自愛荷華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恩斯特(Joni Ernst),它將阻止對武漢病毒研究所的任何資助。
作為參議院仍在辯論的更廣泛法案的一部分,這兩項修正案均未經唱名表決獲得批准。
至於大流行病的起源,白宮冠狀病毒顧問福奇26日說,他和科學界的大多數其他人,「認為最可能的情況是這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情況,但沒有人百分之百地知道」。
福奇在參議院的一次聽證會上說:「既然有很多擔憂,很多猜測,既然沒有人絕對知道,我相信,我們確實需要那種公開透明的調查,所有可用的信息都要公開,以便仔細檢查。」
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Jen Psaki)25日表示,白宮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中國進行新的調查,但她補充說,有效的調查「將需要中國最終站出來,允許確定源頭所需的訪問」。
拜登仍然堅持認為,鑒於中國政府拒絕與國際調查充分合作,可能永遠不會得出一個確定的結論。他說:「在最初的幾個月裡,我們的檢查員未能到達現場,這將始終阻礙對COVID-19的來源的任何調查。」
拜登政府官員繼續對實驗室泄密理論抱有強烈的懷疑。相反,他們認為中國拒絕在調查中合作,特別是在如此巨大的事情上,是在世界舞台上其它不負責任的行為的象徵。
私下裡,政府官員說,最終的結果,如果有一天知道了,也不會改變什麼,但注意到中國的阻撓現在正展示給全世界看。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