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企業沒法活了 央行又要動用老招數(組圖)


中國央行讓人民幣升值導致外貿出口企業利潤消失殆盡。(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5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央行去年拉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半年時間上漲幅度9.4%,這讓外貿出口企業利潤消失殆盡,近半年又遇到原材料上漲增加了成本。5月21日,中國央行官員發文表示,可以讓人民幣升值來抵禦輸入型通脹。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各界普遍關注,中國總理李克強5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一些品種價格連創新高。要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並保障大宗商品供給,遏制其價格上漲。

5月21日,中國央行主管的《中國金融》雜誌發表中國央行上海總部調查研究部主任呂進中的文章稱,大宗商品價格中長期上行趨勢或已成型。

呂進中文章並稱,要採取措施抵禦輸入性影響,建議堅持穩健貨幣政策,注重進出口平衡,增強匯率彈性,人民幣適當升值,抵禦輸入性效應。

「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費國,國際市場價格的輸入性影響不可避免,」呂進中稱。

呂進中稱,與以往不同,本輪疫情過後,由經濟復甦與量化寬鬆持續導致的貨幣流通速度回升,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債務貨幣化帶來的狹義通脹風險將大概率上升。

他還認為,人口老齡化上升,老齡人口的需求會從物化商品向無形服務變化,也會推動通脹上行。

不過,也有金融業人士質疑,當前中國央行通過人民幣升值對抵禦輸入型通脹能有多少空間。

去年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發生,對經濟產生了阻滯,各國停工停產導致工業原材料產出下降,2020年三季度開始,由於全球經濟逐漸復甦、貨幣流動性過剩、供應端和需求端的矛盾加大等因素作用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自去年底迅速上漲,原油及製成品、化工原料、煤炭、礦石和有色金屬漲幅尤其明顯。

從歷史數據來看,大宗商品上漲週期一般在兩年左右的時間,本次大宗商品上漲週期尚未完結,短期內難以看到緩和趨勢。

自2月中國新年過後,鋼、鋁、稀釋劑和塗料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多達30%。特別是最近兩個月,國際鐵礦石價格受到中共政府發動對澳大利亞的貿易戰的影響,以及巴西產量減少,其價格持續並屢創新高。

由於利潤已經很低,甚至成本已經超過了利潤,中國的一些工廠已經暫停接新訂單和停產,而有些企業正把原材料和零部件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海外客戶,但是這樣這只會加劇通貨膨脹。

天鈞政經智庫研究員任重道表示,自2020年5月28日開始,人民幣進入升值階段,至2020年12月25日,期間人民幣升值幅度高達9.4%左右,升值幅度之快歷史罕見。

天鈞政經團隊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平均利潤率7.5%左右,這是中國最強的公司能達到的最好利潤水平。

中國外貿出口半壁江山是由民營企業支撐起來的,相較於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它們抵擋市場風險的能力比較弱。在疫情的影響下,外貿企業在去年上半年基本沒有賺錢,很多企業甚至是虧損的,倒閉的也不少。

任重道指出,中國央行控制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眾多民營的外貿企業基本一年白干,因為不可能達到9.4%以上的利潤率。但是,中國央行冷眼旁觀,不斷拉升人民幣匯率,人民幣的升值讓出口企業利潤消失殆盡。

結果,轉過年來又碰上了原材料上漲,企業備受煎熬。實體經濟堪憂,這從中國國家統計局5月17日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到,經濟全面下滑當中。



一些製造業企業停止接新訂單。(圖片來源:網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