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無人機在阿富汗南部執行戰鬥任務。(圖片來源:公有領域/維基百科)
現代戰爭中的「斬首」(striking at the「brain」of an army)概念是由英國的軍事理論家富勒(J.F.C.Fuller)在1919年計畫構想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他提出攻擊敵方指揮系統為首要目標的「癱瘓攻擊」,亦稱「斬首攻擊」。「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形象反映了這種思想。美國空軍沃特上校(John A.Warden III)提出的五環理論(Warden's Five Rings)認為在戰爭中,戰爭對手作為一個大系統,通常由五個環節組成:「指揮領導環」,即指揮系統;「有機必需品環」,即電力等相關的工業以及彈藥、食品等;「基礎結構環」,即交通航線等基礎設施;「個體群環」,即人口;「野戰部隊環」,即以保護己方系統內部環節、攻擊敵方系統各環的環節。通過摧毀核心環而不需要對外圍各環進行打擊就能快速達成戰爭目的,必然節省大量兵力兵器,而且也可在政治、外交和軍事上獲取主動,這便是美軍「斬首行動」的理論依據。
美軍的斬首行動的目標從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的敵方的戰略指揮控制系統,到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和對ISIS等恐怖組織的打擊則是直接針對敵方最高領導人進行精確打擊,這樣的打擊體現了打敵要害、直接致敵於死地的戰略思想。
2020年1月3日,被中東媒體稱為「中東間諜王」的伊朗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將軍在伊拉克遭到美軍無人機襲擊身亡。據報導,蘇萊曼尼與伊拉克反政府武裝勾結,多次製造針對美軍的襲擊事件,導致數百名美國官兵死亡。《防務新聞》網站(defensenews.com)的報導稱美軍的靜音型MQ-9「死神」無人機鎖定了蘇萊曼尼一行的裝甲汽車,等他們乘坐的兩輛汽車從機場離開後,發射了3枚AGM-114地獄火導彈,兩輛汽車被直接摧毀。福克斯新聞網1月11日報導,在蘇萊曼尼一行的車隊遭到美國無人機空襲之後,美特種兵在「一兩分鐘內」就趕到現場進行「打擊效果評估」。從純粹的戰術角度看,美軍對蘇萊曼尼的斬首打擊,可以稱之為「亂軍之中直取敵上將首級」的經典案例。而成功實施攻擊行動的MQ-9「死神」無人機在它長長的戰例表上又加上了「濃重」的一筆。
美軍自一戰開始使用無人機,二戰中使用無人靶機訓練防空炮手,二戰後開始研製無人機執行偵察任務,海灣戰爭後開始研製中大型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執行偵察任務。20世紀90年代起,為應對各種非傳統威脅,美軍極為重視無人機的應用。美國軍方屢次變更主管機關以協調各軍兵種無人機發展計畫,達成綜合發展與合作共識,最終形成高規格、重實施、詳計畫、細分工的管理方法,使其管理體系更為合理,發展戰略更為明晰。目前,美國各軍種已將無人機熟練應用於複雜戰場環境之中。據《The Military Balance 2018》報導,到2018年底,美軍裝備無人機共計1139架(不包括20kg以下的微小型無人機)。其中主力機型為由諾斯洛普.格魯門所生產製造的RQ-4全球鷹偵察機(和美海軍改進型MQ-4C海神武裝偵察機)和由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General Atomics Aeronautical Systems,GA-ASI)為美國空軍所開發的MQ-1「掠奪者」/MQ-9「死神」攻擊機。
美國空軍官網稱MQ-9是第一款專為長途高空偵察而設計的攻擊性無人機。2006年,時任美國空軍參謀長的T.Michael Moseley的將軍說:「我們已經將無人機主要用於情報,監視和偵察工作轉變為真正的攻擊性的角色。」
「死神」無人機在滑行。(圖片來源:公有領域/維基百科)
與其前身MQ-1「掠奪者」相比,MQ-9「死神」的尺寸更大,全長11米,翼展20米;載彈量也更大,六個外挂架可以挂載4枚AGM-114「地獄火」空地導彈,2枚GBU-12「鋪路Ⅱ」激光制導炸彈或2枚500磅(230千克)GBU-38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MQ-9死神」無人機使用一臺功率為900馬力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飛行速度可以達到MQ-1「掠奪者」的三倍,巡航速度約為每小時310公里,最大時速可達每小時480公里。MQ-9的續航時間為15小時,滿載巡航高度9000米,作戰半徑約為1200公里。每架MQ-9配備一名飛行員和一名感測器操作員他們在地面控制站內實現對無人機的作戰操控。飛行員可通過操縱桿操控無人機,也可以通過鍵盤進行操控。飛行員可以通過音頻或文字與地面部隊進行交流,還可以通過多個屏幕瞭解不同指揮控制單位發布的實時交流信息。感測器操作員的操作與飛行員十分相似,但更多側重於各種機載武器,偵查系統,包括照相機紅外系統、雷達以及其他感測器系統。
2005年4月20日,伊拉克聯合基地巴拉德(LSA Anaconda)的無人機飛行機組。(圖片來源:公有領域/維基百科)
美軍的MQ-9不僅僅是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它是一種複雜的武器系統,不僅包括飛機本身,還包括地面控制站和衛星通信鏈路等。一套完整的MQ-9「死神」無人機系統一般包括4架無人機、2個地面控制站、1套衛星通信鏈路和28人機組(6名無人機操作手、12名感測器操作員/分析員、4名視頻分發系統操作員和6名維護保障人員)。
與有人機相比,無人機起降對場地要求並不高。MQ-9無人機起飛滑跑距離只需600m,現有的機場跑道幾乎都能滿足起降要求。由於尺寸較小,無人機還能使用有人機機庫,且無須考慮建設加固機庫的問題,也便於裝卸和運輸。2013年,美國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檢驗了MQ-1「掠奪者」無人機快速部署。他們將2架MQ-1無人機裝載到1架C-17運輸機上,抵達前沿基地後,在4小時之內就完成了2架無人機的所有飛行準備工作。
伊拉克戰爭期間,中情局在其弗吉尼亞蘭利總部,按照美國空軍無人機地面站可移動式部署的設計理念,將27輛拖車聯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分布式無人機地面站基地。位於美國本土的後方無人機操控員與前方伊拉克戰場的無人機相距5000英里,被媒體稱為「遙控作戰」。依靠先進高速的Ku波段衛星鏈實現了前方與後方實現「准實時」通信。無人機定點清除行動,從操控員發出攻擊指令,到無人機接受指令發射導彈,再到命中目標,所需時間僅在數秒之間,可稱為真正的「秒殺」。
MQ-9「死神」無人機儘管融偵察和打擊功能於一體,可獨立完成「偵察控制打擊評估」全過程,但在實際作戰行動中,更多的是聯合編組、聯合行動、聯合保障。從歷史戰例看,參與無人機定點清除的力量主要包括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下轄的三角洲特種部隊和海豹六隊、RQ-4/RQ-1偵察無人機、MQ-1/MQ-9攻擊無人機和F-15/F-16戰鬥機。據報導,在「斬首」蘇萊曼尼的行動中還有美軍「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附近待命,隨時準備為MQ-9「補刀」。美軍無人機的作戰模式一般是在獲取地面情報後,由衛星/偵察無人機不間斷的鎖定目標,最後引導攻擊無人機或戰鬥機實施打擊。這種模式被簡稱為3F模式(即「發現(Find)/鎖定(Fix)/獵殺(Finish)」模式)。美軍的這種多軍種聯合作戰模式藉助高效率的數據/決策共享,在阿富汗反恐作戰中曾經成功地將一名高級恐怖份子頭目在僅有15秒的打擊「窗口」內擊斃,而且沒有產生附帶損傷。
值得一提的是「斬首」蘇萊曼尼的行動中MQ-9「死神」無人機發射的第一枚地獄火」導彈是一種採用了「伸縮刀片」殺傷軟目標的改進型戰鬥部,導彈在接近目標之後會展開6片彈翼,擊中目標時,這6片彈翼會像鋼刀一樣將對方切開。也就是說這種新的導彈根本不依靠化學能帶來的爆炸,而是依靠動能直接用鋼刀切割的方法將對方消滅,目的是為了降低附帶損傷。
MQ-9「死神」無人機從2007年夏季於伊拉克與阿富汗執行了首次任務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了,期間進行過多次改進/升級。2014年2月12日,美國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的增程型MQ-9「收割者」無人機進行了首飛。該機配備了2個外部油箱,以增加無人機的續航能力。此外,公司還在開發一種更先進的機翼,可延長該機的航程,其攜帶的油箱將在機翼內部,這樣就可去掉外部油箱。另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nationalinterest.org)9月19日發表了題為《「死神」無人機可能成為美國的新戰鬥機》的報導稱,「2020年9月3日,在內華達州克里奇空軍基地,MQ-9進行了一次實彈空對空測試,使用AIM-9X Block 2型導彈擊落模擬巡航導彈的BQM-167無人靶機。」裝備AIM-9X空空導彈的「死神」無人機既可以作為「攔截導彈」來阻止敵方巡航導彈的靠近,也可以作為攻擊武器對敵方軍機發動進攻,從而執行新的進攻或防禦任務。
美國空軍9月29日發布聲明,指美國空軍第556測試和評估中隊於9月10日進行了MQ-9無人機試飛,成功搭載8枚地獄火導彈,進一步提升MQ-9「持續性打擊」能力。在此之前,MQ-9無人機能搭載4枚地獄火導彈。報導稱,MQ-9無人機的新能力是升級計畫(MQ-9 Operational Flight Program 2409)的一部分,預計將在2020年底前全面進行軟體更新,未來MQ-9無人機就能挂載8枚地獄火導彈執行打擊任務。而且這項新的能力,無須改變無人機本體結構,MQ-9無人機能依照任務靈活調整武力。
近期路透社曾報導,美國擬出售4架MQ-9B「海上衛士」(SeaGuardian)先進無人偵察機給臺灣,若加上地面配套設施等,總價值約6億美元。海上衛士」其實就是MQ-9「死神」的「純」偵察型,可以隨時改進為加挂武器的「死神」。上個月,美媒在報導美國空軍第二十九無人機攻擊中隊的海戰訓練時,提到了該中隊在9月軍演中所穿新軍服的徽章。該徽章圖案主體為一架MQ-9無人機覆蓋紅色中國地圖。在報導所刊登的圖片上,可看到清晰的新徽章圖案。圖案的中心是死神手舉鐮刀,乘坐一架MQ-9無人機,而無人機之下則是血紅色的中國地圖。圖案底部的四枚綠色導彈,彈頭也指向中國方向。「死神」的陰影正一步步向中南海靠近了…
責任編輯: 李明宇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