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經】委曲彌縫——北宋名相王曾的故事(圖)


《忍經》是一部寓意深刻、濟世勸善的良書。(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

忍經》為元朝人吳亮所著。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吳亮彙集歷代名人有關「忍」的言論和歷史上隱忍謙讓、忠厚寬恕的人物、事例彙編而成《忍經》一書。《忍經》是一部寓意深刻、濟世勸好的良書。《忍經》中有近百個故事,是歷史上真實人物關於「忍」的實例,其中收錄的宋朝大臣的故事最多,本文為讀者介紹北宋大臣王曾的事跡。

王曾,字孝先,北宋名相、詩人。咸平五年,王曾鄉試、會試、殿試皆第一,「三元及第」,授翰林學士、知審刑院等。宋仁宗即位後,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朝廷倚以為重。景祐元年,王曾被召入為樞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國公。《忍經》中「委曲彌縫」的故事就是關於北宋宰相王曾的。

【原文】委曲彌縫——王沂公曾再蒞大名代陳堯咨。既視事,府署毀圯者,既舊而葺之,無所改作;什器之損失者,完補之如數;政有不便,委曲彌縫,悉掩其非。及移守洛師,陳復為代,睹之嘆曰:「王公宜其為宰相,我之量弗及。」蓋陳以昔時之嫌,意謂公必反其故,發其隱者。

【原文】王沂公嘗言:「吃得三斗醇醋,方得做宰相。」盡言忍受得事也。

王曾曾經到大名府替代陳堯咨的職務。開始工作以後,王曾見到官府的房子有倒塌毀壞的,就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理,不作什麼改動;器物有損壞的或丟失的,就修補一下,一件也不少。王曾見到政務上有處理不當的地方,就彌補錯漏,為陳堯咨掩蓋做得不妥的地方。

等到王曾到洛陽做太守時,陳堯咨再次任大名知府,看到這些,感嘆地說:「王曾應該做宰相,我的度量比不上他啊!」原來陳堯咨因為以前和王曾有隔閡,以為王曾必定會跟他做法相反,並將他的過失公開出來。

王曾有如此大的氣量,確實後來位居宰相!

王曾的更多事跡記載於《宋史・列傳第六十九》中。

王曾為人嚴整穩重,每次入朝覲見宋仁宗,陳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詳細切中事理,許多人受他推薦而被朝廷提拔,他特別厭惡僥倖受寵之人。

宋仁宗問王曾說:「等到臣僚請對,許多都是想得到一官半職。」王曾說:「只要陛下抑制投機鑽營者、崇尚恬靜,這樣就有陞官難而降職容易的人了。」

大臣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級比他高,仁宗下詔讓曹利用位在王曾之上,輿論對此有非議。其後王曾再次升職,在舉行謝恩儀典時,曹利用仍想讓自己排在王曾之上,閣門不敢裁決。

仁宗與太后坐在承明殿久等,吩咐按爵位高低依次序進見,閣門惶恐不知所措,王曾大聲看著閣門說:「只需報告說宰臣王曾等告謝便可。」次序定下後,曹利用憤憤不平。

到曹利用因事而犯罪時,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辯解。太后說:「愛卿曾經說曹利用強行蠻橫,如今又為什麼要替他辯解呢?」王曾說:「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臣下因此曾經以理駁斥他,現在曹利用被加以大惡之名,臣下並不知道。」太后稍稍息怒,最後對曹利用從輕發落。

王曾曾任青州知州。天聖九年,王曾以彰德軍節度使再知天雄軍,契丹使者來往此地,都收斂行徑,不敢喧嘩生事。百姓稱頌其政績,為他畫像、立生祠以紀念。

寶元元年冬天,大星墜落在王曾的寢處,左右驚恐地告訴他。王曾說:「一個月後就可以知道後果了。」一月後王曾死,終年六十一歲。宋仁宗為之輟朝二日,追贈侍中,謚號「文正」。

《宋史》讚王曾為「宋之賢相」。

北宋著名史學家宋祁讚王曾:「既仁且賢,邦民宜之。」

北宋宰相王珪讚王曾:「忠允清亮,履德經哲,致位上宰,燮和大政。干興之初,輔翊兩宮,仗正持重,中外以安。所謂以道事君,無愧前哲。」

(待續)

本文留言

作者秦山整理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