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圖片來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3月16日訊】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全國政協會議(兩會)於本月11日剛剛落幕,兩會今年除了聚焦香港問題外,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也是外界關切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觀察項目。「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是「十四五規劃」國有資本與國有企業工作的總目標。相較於去年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未定出經濟成長目標,今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1日的總理記者會上提出6%以上的經濟成長預期目標,上述目標雖然較去年經濟成長率為高,但是,中國官方的目標值卻低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9日對中國的預估值7.8%。
由於中國去年受到自身肺炎疫情蔓延全世界影響,經濟成長率遠低於過去的表現,因此,在比較基期較低的情況下,李克強訂出6%經濟成長率應不會太難達成。但是,中國持續將國有企業與國有資本做強做大視為十四五規劃的重要項目,將會對中國經濟的成長產生負向的影響。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生產力的高低是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否持續向上的關鍵。要使生產力提高,無非是要讓個人或廠商有持續努力創新的誘因,以及追求自身的利益極大。當市場上的每個個人或廠商都因為追求自利而變得更具有生產力時,國家的經濟實力自然也會日益強大。讓市場的行為個體可以有公平競爭的環境,是一個國家要提高生產力的基本條件。因此,中國目前的做法是與經濟學原理背道而馳的。
中國開放市場是假議題
在上述競爭環境的前提下,中國持續將其國有企業做大與做強是與經濟學的基本道理背道而馳。更重要的是,當一個國家的國有企業持續擴張時,代表該國市場的不公平競爭會愈明顯,亦即,美國前總統川普(特朗普)指責中國採取不公平競爭手段的情況將更為嚴重。此外,中國在美中貿易衝突後,雖已表態將持續開放市場,歡迎外資進入中國,但是,在國有企業做大成為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目標下,中國開放市場將會是假議題。這是因為,當市場中存在有一家規模較大的廠商時,其他小廠商或新進廠商將可能無法與之競爭,同時,市場的價格也多會有規模大的廠商來決定。若中國持續讓國有企業做大,那表示其他外國小廠商將陷入看得到卻吃不到市場訂單的窘境。
做大國有企業的負向影響
除了競爭地位的不對稱性加劇會不利市場機制的運作外,這樣的做法將會使得更多的民間廠商退出市場或成為被國進民退的候選人。然而,若一個國家的市場多是由國有企業當優勢廠商或領導廠商,則會使得有潛力的廠商無法或不願意與國企競爭,更無法讓廠商為了維持市場競爭地位而投入更多的研發。
此外,對於中國的民營廠商而言,一方面要面臨國有企業持續變大的不公平競爭環境,二方面還要面對中國政府不一致的管制措施,這對於期待武漢肺炎疫情逐漸復甦下的中國經濟而言,絕非樂事。
最後,從中國限制中國觀光客與學生來臺到限制臺灣鳳梨輸中的角度來看,即使臺灣與中國過去針對特定產業簽有合作協議以及爭端處理的解決機制,但是,中國政府對於這些法律文件與機制均視若無睹。中國這樣的做法並非僅針對臺灣,它對與其立場不一致的澳洲也是採取相同的手段。若中國持續忽視法治的作法不變,則其他國家與中國的往來將會減少。中國的國有企業最後做大的原因不是因為變強,而是沒有其他民營廠商或外國廠商願意與中國進行不公平的經濟往來。隨著世界各國對於中共的信賴程度逐漸降低,中國這樣的做法對其經濟的影響只有弊沒有利。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