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電影《無間道》主角劉德華與梁朝偉劇照。(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處)
【看中國2021年3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何佳慧綜合報導)近期香港電影界傳來不少壞消息,36年歷史的UA戲院不敵疫情衝擊全線結業,資深演員吳孟達上月尾因肝癌離世,也有兩代電影人在網上掀起「香港電影是否已死」的激辯。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田啟文(田雞)近日再談到《港區國安法》飄忽不定的「紅線」對電影界的衝擊,表示香港再也拍不出《無間道》,原因很簡單,「警隊裡怎可能有臥底?」
香港電台節目《視點31》日前訪問田啟文、演員游學修及高先影院負責人曾麗芬等人,談香港電影工業現況。對於早前游學修及影視圈老前輩蕭若元在社交平台的激辯,田啟文坦言贊同蕭若元說「香港電影已死」的觀點,若是要重返昔日港產片的光景,可能性是零。但他相信,「在零的基礎上,如果有改變,就不是零。」
影視行業打滾數十年的蕭若元上月底在Youtube表示,80年代香港名列世界三大電影中心,一年製作270多部電影,相關從業員數以十萬計,作品廣披所有華人社會和大陸,背後有天時地利人和。如今港片失去了大投資和行業參與,《港區國安法》更令「香港整體都沒有希望」,加上人才外流,他直言香港電影工業沒有前途。
反送中後《無間道》題材也成禁忌
田啟文正是80年代加入電影圈,幕前幕後與巨星周星馳合作無間,見盡香港電影工業的起落。他說,80年代港產片有傳統的東南亞市場,也有外埠市場,基本上「未拍已經賺錢」,因外埠已準備好資金買片,「當年我同期拍三部電影也會被取笑,只有三部而已?⋯⋯當時也經常聽到,鄭裕玲正拍攝九部電影,吳君如也有九部戲同時在拍,就是這樣」。
到了90年代,香港片商到內地拍合拍片,開發有14億人的市場,但就要配合大陸當局,政治題材不可以碰,因此一段時間不斷拍警匪片。不過,到了2019年反送中風暴後,連最常拍的警匪片都要調整劇情。
「我相信今日再拿出《無間道》劇本去拍合拍片,是不能拍的,『怎可能警隊裏面會有臥底呀?你這樣是中傷我們!』但電影是需要有矛盾的嘛,內地觀眾為何喜歡看香港片?就是因為在內地看不到這些,沒那麼暢所欲言。但你現在拍內地拍的戲給我們,我還用看香港電影?」田啟文說。
國安法紅線飄忽 電影界憂重罪臨頭
2020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更是如此。電影業曾向政府提出四大疑問,如拍攝示威場面如有「光復」或所謂「港獨」口號,電影業能否免責?有沒有具體審批制度?還能否協助外國投資者拍電影?如何保持香港電影創作自由?港府僅答個別行為會否犯法,要視乎「相關情況」處理,不評論個別情況。
田啟文坦言,如果現在去拍攝一個人在街上示威,高喊「光復乜、時代乜」,然後他被捕了,「他這樣就可以被捕了。『為何他在街上那樣做?』拍電影而已,『拍電影就可肆無忌憚嗎?』如果我拍戲因為這種不清晰,而令到我觸犯《國安法》的重罪,這就令我們很擔心了。」因此電影界只能盡量「一刀切」,碰也不要碰。他也認為香港電影人不應局限思想,覺得一定拍香港故事才算是香港電影,「我是香港人,拍出來的電影就是香港電影。」
合拍片失香港人故事 自我審查局限大
電影發行商高先電影公司董事總經理曾麗芬,最近逆市投資三千萬在香港開設高先電影院圓夢。她在港台節目中表示,80年代香港電影處於盛世,李小龍開始揚威國際,後有洪金寶等武打巨星,當時日韓電影也未流行,不愁港產片無人買。如今香港與大陸市場的合拍片,她始終覺得沒有了香港人故事和地道語言,「創作自由好重要,自我審查好多東西無法拍。」
至於早前與蕭若元激辯的演員游學修,在疫情影響下已兩年無戲拍,於是與許賢、蘇致豪去年10月起搞網上頻道,希望作出轉變,將網絡創作和電影結合,但不被外界看好。游學修說:「如繼續綁死自己所謂藝人拍電影、拍電視是沒有意義的,不如落手落腳做。」
游學修慨嘆每年收到香港電影金像獎介紹入圍作品的小冊子,一年比一年薄,也發覺越年輕的人越不愛看電影。至於香港電影的前路,他認為最重要是能否引起香港人共鳴,「能否分享到這些感受,我經歷的問題和掙扎、喜怒哀樂,是否可以在電影中找到共鳴。」
《理大圍城》獲最佳電影:抗爭意志不死
香港電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但仍有人在堅持創作理念。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日前舉行線上頒獎禮,將「最佳電影」頒給反送中運動紀錄片《理大圍城》。得獎團體「香港紀錄片工作者」透過短片發表感言,感謝學會在如此艱難環境頒獎給他們,「一年過去,圍城並沒有消失,街上字句被抹走,點起的煙火也被撲滅,但屬於我們抗爭的記憶、意志和掙扎,是不會消亡⋯⋯當紅牆逼近,每一個人都係被困者,我們更加要守住自己的腳步,可以的時候盡力向前,保持憤怒,裂縫總有破開的一天。」
團隊並表示,紀錄片是香港電影的一部份,「在香港拍紀錄片從來不容易,但堅持的人仍然有很多,希望大家繼續支持香港電影!」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