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債務違約 分析:中國晶片自主警示
曾揚言要併購台積電的中國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近日爆出債券違約。分析認為,紫光集團仗恃「國家隊」資源,大舉投資併購,卻缺乏獲利能力,這也為中國半導體企業自主之路帶來警示。
紫光集團因流動資金緊縮,1檔2017年發行的債券近期無法償付,構成違約。而明年1月底前,紫光還有2檔合計15億美元的境外債券及人民幣2.95億元境內公司債面臨到期壓力。
香港金融時報報導,違約事件發生後,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將紫光債券評級由AA降至BBB,並稱可能還會有交叉違約,使紫光更陷入流動性問題。
紫光的危機其實並不意外。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2018年曾表示,未來10年投資1000億美元於晶片製造領域,但這樣的宣示似乎已緩不濟急。
近幾年,紫光並未立足研發,而是靠大舉收購組建產業,公司長期依賴外部股權、債權融資,卻缺乏持續獲利能力,但紫光仍長期獲得中國國家基金和國家開發銀行資金支援,在資本市場大鳴大放。
2013年,紫光集團以17.8億美元收購美國上市公司展訊通信;次年斥資9.1億美元收購美國上市公司銳迪科微電子;2015年,趙偉國又豪言要併購台積電、買下聯發科。
中國經營網曾引述業界人士對趙偉國評價稱,「與(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不一樣,趙老闆是投資家」。
長期缺乏可持續的營收能力讓危機漸漸顯現,2017年趙偉國才表示,已將工作重點轉向自主研發,但由於晶片研發需要長期投入與時間,紫光的轉變難見成效;而同時,紫光集團的債務正不斷膨脹。
紫光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紫光集團的總資產為人民幣2966.49億元,總負債為2029.38億元。而在走上併購道路前的2012年,紫光集團的總資產只有66.63億元,對應總負債也只有46.47億元。
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表示,當前中國正面臨科技產業被美國「掐脖子」,而這次紫光集團爆發的問題,將令政策制定者認識到晶片企業營收能力不足可能導致的嚴重債務問題。
陳波還說,當局不應過度集中資源實現晶片自主,可能破壞市場機制,企業也會對國家資源產生依賴,中國發展關鍵核心技術仍須由市場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