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東尼專欄】中國畫傳統題材之「歲朝清供」(組圖)


邵幼軒等 歲朝清供 (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台北市立美術館)

古人以正月初一為歲之朝,是日案頭必定要有花果,便是「歲朝清供」了,也可謂是「新年清供」。清供起源於祭祀,東晉時期蘭亭雅集即「修稧」,為的是洗去冬日塵埃,感受春意。清供又稱清玩,由佛前供花發展而來,一切可供案頭賞玩之物皆可,是金石、古器、瓶花、書畫、盆景在內的文雅物品的統稱。清供其實就是物像的吉祥寓意之傳達,比如平安,就有瓶花等物;比如長壽,則有蟠桃等物;再比如富貴,則多用牡丹、桂花了。如是歲朝,便是為了來年紅紅火火、衣食無憂,在寒冬時節也沾些春意。

「歲朝清供」是中國畫家愛畫的畫題。常見的「歲朝清供圖」便是畫瓶梅、水仙,間或散著幾隻佛手、柿子、如意,瓶取平安之意,最適合年節裡賞玩;若是一瓶菖蒲、艾草,下面配著粽子、五毒,便是端午清供;或僅是幾根蘿蔔,一棵白菜,些許玉米倭瓜,便是山家清供。清供歸根結底還是看重一個清字,春節越是喧囂喜慶,越是需要一點清淡的趣味。

南宋時有一位進士林洪,著有《山家清供》兩卷,也是相似的意味。兩卷書收錄了山間瓜果、蔬菜、菌菇,記載如何採摘、烹飪、保存乃至食療藥效。其中對山野飲食、粗茶淡飯的推崇,便有儒家的輕功利,釋家的清靜無為、息心去欲,道家的虛靜自然、天人合一。「清供」二字裡的離欲和恭敬,林洪領悟得透徹,又轉而寫進食譜裡。

明清之後,畫家畫「清供」蔚然成風,揚州八怪自不例外。鄭板橋有一次路經揚州東郭市上,見有元人李萌〈歲朝圖〉一幅,愛不釋手,雖「幾於破亂不堪」,仍擲錢買下,並賦一詩:「一瓶一瓶又一瓶,歲朝圖畫筆如生。莫將片紙嫌殘缺,三百年來愛古情。」不嫌殘缺、鑒古迎新,別有一番趣味。

晚清海派畫家吳昌碩也愛畫「歲朝清供」,他幾乎每年於新年伊始作《歲朝清供》以寓吉祥,閉門守歲,呵凍作畫自娛。他畫裡畫的、實際生活裡供的,多為這幾樣:天竹果、臘梅花、水仙。有時為了填補空白,畫里加兩個香櫞。「櫞」諧音圓,取其吉利。水仙、臘梅、天竹,是取其顏色鮮麗。在《缶廬別存》中有一段話披露了其用意,文曰:「己丑除夕,閉門守歲,呵凍作畫自娛。凡歲朝圖多畫牡丹,以富貴名也。予窮居海上,一官如虱,富貴花必不相稱,故寫梅取有出世姿,寫菊取有傲霜骨,讀書短檠,我家長物也,此是缶廬中冷淡生活。」

吳昌碩作的篆刻從浙派入手,後專攻漢印。他將篆刻時的刀法融入了書法當中。在繪畫上面,他也慣用書法「寫」的風格來繪畫。他晚年定居於上海,成為「海上畫派」的開派畫家之一。吳昌碩在日本也享有較高的藝術聲譽。日本篆刻名家河井荃廬曾向吳昌碩請教,日本書畫界專門鑄造吳昌碩半身銅像,贈西泠印社陳列。在吳昌碩誕辰160年之際,東京銀座美術館舉辦吳昌碩書畫展,展出了收藏於日本的吳昌碩書畫作品。

此《歲朝清供》是吳昌碩的精品之一。畫家信手揮灑,真情流溢筆端,以石榴、牡丹、佛手等題材入畫,畫中翠綠的水仙,鮮紅的天竺、柿子,橙黃的香櫞,寓意事事如意,喜慶吉祥,春風太平。筆法雋逸灑脫,極具清逸雅淡之氣。用墨濃淡相宜,設色俏麗鮮艷,雅妍相兼,吳昌碩喜用復色,色墨混合,易於表現渾厚、淡雅、和諧、清明的格調。雙勾敷色的水仙花,更體現了吳氏運筆遒勁古拙的獨特風韻。

本文留言

作者戴東尼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