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暴雨,坐臥聆聽,叫人憂喜參半。(圖片來源:Pixabay)
前一陣子,我們這裡久未下雨,大地乾涸、草木枯萎,一片旱象。好不容易盼得天降甘霖,卻又洪水氾濫、豪雨成災,雜亂無章。唉,果然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深夜雷電交加、狂風暴雨,坐臥聆聽,叫人憂喜參半。乾旱紓解,固然可喜;然而雨師發威,也讓人怵目驚心。索性起身,重溫蔣捷《虞美人·聽雨》,藉他人酒杯、澆胸中塊壘……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少年時聽雨聲,在那尋歡的歌樓上:紅燭昏黃的燭光穿透薄薄羅帳。壯年時聽雨聲,在那飄搖的客船中:寬闊江面黑雲低垂,孤雁哀鳴伴著西風。
到如今聽雨聲,在這孤寂的僧房下:兩鬢好似星星全是花白的頭髮。人生的悲歡離合的經歷是無情的,任隨那階前的雨滴,一點點直滴到天明吧。
據說這是作者一生的真實寫照。詞人曾為進士,歷經幾年官宦生涯,但南宋滅亡後,他便在顛沛流離中度過餘生。三個時期,三種心境,三幕意象,讀來使人悵然。
藉此,也察覺到自己視茫茫、發蒼蒼之際,還欠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智慧,應該深深警惕。「不以物喜」,是說不要以物質的得到而喜悅,因失去而悲傷。得不喜,失不憂,心淡如水、隨遇而安,唯有不拘於物、不困於時,方能更加自在、快樂。「不以己悲」是說不要因為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這是古人修身的要求。也就是無論外界、內在如何起伏、變化,都要保持一種豁達、淡定的心態。
陰晴圓缺、成敗得失,一切自有定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要順其自然。而真正的「順其自然」是全力以赴之後,靜靜的等待結果,並且坦然接受。
責任編輯: 雲天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