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鳥瞰(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20年8月7日訊】美國的政體是什麼呢?一句話,美國是一個共和政體。什麼叫共和政體,就是由各層民意代表者們代表人民來治理國家。
這裡需要澄清的是,在建國先父看來,美國是一個共和國,而非民主國家。
美國是現代共和政體的創舉
從歷史上延續下來的定義,我們來看什麼叫民主。民主的意思就是人人參與,群眾決定,所有人參與執政,所有人表達觀點,最後得出一個結果,這叫民主。但是,歷史證明,真正的「民主」制度常常是無效的和短命的,為什麼呢?因為大家平時生活都很忙,每個人忙每個人的事,他沒有時間研究公共政策,而且把大家攏在一起,讓大家自己來表態,通過叫喊或投票,讓多數意見就成為政策的時候,常常會搞得一塌糊塗,出現混亂和衝突。並且,人口數量越大越沒法弄,一個會來個幾萬人,那怎麼開?
所以民主當初起作用的地方只限於在希臘的城邦小國,但即使那樣,也常常弄出暴民政治,因為多數人一喊,一煽動,大家就說,對呀,就這麼幹啊。最後結果就是欺負或者忽視少數人,不同意的人他根本就沒辦法表達了,所以民主無法保護個人的安全和財產,所以這是民主的問題
因此美國國父們早就說過,美國從來就不是民主國家。他們認為民主會帶來混亂、衝突和多數暴力。
國父們要的是共和政體。什麼叫共和呢?共和的意思就是,第一,權力來自於人民,大多數人民決定。第二,選出民意代表來做決定、執行政策、治理國家。這個民意代表要品行良好,加上有一個任期的限制。
現在說起來聽得很平常,這有什麼?當然得這樣囉。但是在當初,這可是個創舉。因為第一,官是民選出來的民意代表,不是大老爺,其次他有任期,做到一定時候他就不當這個官了;而且在做官時期他要行為良好,不然也不讓他繼續做這個官。
政府依照這樣的體制來統治,就不再需要所有人來吵吵了。你100個人選那麼一個人做代表嘛,代表100個人去表達意見、去執行治理嘛。你要有一萬人,就選出100個人做這一萬人的代表……所以這樣的機制,它能夠無限有效,國家多大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實現合理的治理。這就是今天的美國:各層民意代表者們代表人民去治國、治州、治城、治鎮,這就是共和。
二百多年前,美國的國父們一直希望把政體問題確立得很清楚,他們說我們從來就不是民主,我們也不要民主,我們要的是共和。
美國為什麼會被稱作「民主國家」?
我們看到今天變了,美國被叫做「民主國家」,美國代表著民主。那這是怎麼來的呢?它背後是有故事的。
說起民主這個概念,其實跟共產主義運動有關係。在1905年的時候,有六個美國大學的一些社會主義者們聚在一起,他們成立了一個組織,叫「大學社會主義學會」。他們主張,政府要負責各種經濟活動,統一安排所有社會事務,認為這樣可以避免很多的弊端,社會會變得「井然有序」。
這個思想,吸引和迷惑了一大群知識份子,這個組織在美國發展很快,遍佈到全國的幾十個大學。它還在美國提出一個口號,叫做「生產不為錢,而為有用」,他說我們美國的生產不要追求利潤,利潤不好,我們要追求有用。說穿了就是個烏托邦,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之類的概念,迷惑了很多人,很多人就很買他們的帳,被騙進去。
與此同時,遠在俄國那裡,發生了十月革命,成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即蘇聯,但是蘇聯成立後,傳出來的大面積飢荒和屠殺,讓「社會主義」這個詞變得臭名昭著。
於是美國的這個「大學社會主義聯盟」就意識到,這個「社會主義」挺難聽的,它就想更名,改用「民主」這個詞,改成了叫「工業民主聯盟」,民主就是人人的意思,就是我們辦國營工業,讓人人得幸福,總之還是社會主義的概念,藉著「民主」這個詞來表達。
這批人後來在第一次大戰之後,在美國的政、商、媒、學界就紛紛上位、佔據要津。威爾森總統帶美國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身邊就圍著不少「工業民主聯盟」出身的一幫人。據推測,威爾森總統就是在他們的慫恿下,叫出了「為世界民主而戰」的口號,說美國參戰是為世界保衛民主,讓這個詞變得正面,登堂入室了。
在二次大戰之後,共產陣營也開始叫他們的國家叫「民主共和國」,什麼「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北朝鮮)等等。人們就會用「美式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做區分。後來,共產主義所到之處,無不意味著殺戮、貧窮和失敗,隨著共產主義實踐的破產,「社會主義民主」這個概念也破產了,而在這個同時,「美式民主」就成了美國政治制度的代名詞了,到後來,就是越叫越順,民主和美國越貼越緊,「民主」幾乎就成了美國體制的代稱了。
所以從這個歷史的縱深看,不僅美國國父當初並不想搞完全的民主,而是要建立共和,後來「民主」這個詞的出現,也不代表美國,而是針對美國的憲政共和的,想搞垮美國的共和體制的。
所以,今天的美國,雖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自由世界的領袖,但是已經滲透了很多社會主義的影響,很多美國人並沒有覺察到,他們的國家在很多地方已經偏離了當初美國先父建立共和時的思想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