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上天若對人類有所警示,就會在星象上表現出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有神傳文化之說,燦若星辰的華夏古文明中,觀星術被視為「離神最近的科學」,古人認為,世間的吉凶禍福,上天都會通過星象的變化,預先給人類警示。
中國古人對星空的探索,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期,先秦時期的古人就已經將滿天星斗劃分成群,並一一取名。西元前270年前後,三國時期吳國的太史令陳卓統一了全天星官,編成具有283個星官、1464顆恆星的星表,史稱「陳卓定紀」,這一星象體系成為後世觀測星象的基礎。西元600年前後,隋代一個法號為丹元子的隱居者,按照陳卓所定全天星官的布局,將此前流傳的星官知識重新整理,作了一首認星歌謠《步天歌》,至今流傳。
古人觀星,除了製作星象圖之外,還通過觀察天上星星的變化,斷定人間即將發生的重大事件。古人認為,上天若對人類有所警示,就會在星象上表現出來。「離神最近的古科學」,是古代皇家天文機構「司天監」的職責,除了確定時間、頒布曆法、計算日月食等,還需觀察天象所預示的吉凶,以提醒天子順應天命。
在占星術中,最為星象學家和帝王們所顧忌的就是「熒惑守心」,這被認為是大凶的天象。在《漢書.天文志》中記載,「熒惑為亂,為賊,為疾,為喪,為飢,為兵,所居之宿國受殃。」熒惑即火星,星象家認為,當火星運行到「心宿」附近,即「熒惑守心」時,就是涉及皇室社稷興亡的徵兆,輕者天子要失位,嚴重者就是皇帝死亡。《史記》也記載:「熒惑星守之,則有水之憂,連以三年。」
《呂氏春秋》記載,宋景公三十七年(西元前480年),當夜空中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凶險天象後,星象家子韋告訴了宋景公三種辦法可以解此災禍,一種是把災厄轉嫁宰相,一種是把災厄轉嫁百姓,一種是轉嫁五穀收成上。
宋景公是個仁君,他不願意傷害他人。更不願讓無辜的平民百姓和「年歲」來作替罪羊,寧願自己承擔一切禍殃。子韋讚歎說:「現在主公至心發出為人君的三種仁愛、寬厚的言論,必然感應天心,熒惑星必會有所移動。」
果然,宋景公的仁德慈悲感動了上蒼,奇蹟出現了,子韋是夜再觀星象,發現火星迅速離開了心宿。宋景公不但保住了社稷,還被上天延長了21年的壽命。
而四百多年後的漢成帝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後漢書中記載:「建安十八年,歲星、鎮星及瑩惑俱入太微。」,那一次的火星降臨事件,被多人看見。
漢成帝,就是那個寵幸與楊貴妃齊名的趙飛燕的皇帝。綏和二年(西元前7年)時,天穹中又一次出現了「熒惑守心」,身邊的星象家讓他將天象顯示的凶險移禍給丞相翟方進。
這位漢成帝沒有宋景公的仁慈,在嚴斥翟方進沒有盡力輔助自己,羅列了一大堆罪狀後,隨即下詔讓他自己「審處焉」逼他自盡。但嫁禍於人的漢成帝並未因此逃過「劫難」,翟方進死後只過了一個月,他就暴病而亡,「駕崩」了。而西漢王朝,也在十多年後,被王莽篡滅。
《魏書.崔浩列傳》說,崔浩精通玄象陰陽,長於道學。北魏明元帝時,有一年,太史上奏,「在匏瓜(星名)五星之中的熒惑星,忽然不知去向。依照推佔常法,這是國家危亡的先兆。」明元帝拓拔嗣大驚失色,連忙召集眾碩儒商討對策。崔浩卻胸有成竹的說,「熒惑星一定進入後秦。」群臣不屑,認為人怎麼可能知道天上星星的去向。
兩個多月後,熒惑星真的出現在後秦上空,而這一年,後秦發生大旱,池水乾涸,謠言四起,國人不安。一年後,後秦滅亡。北魏朝堂滿朝上下,無不佩服崔浩的精妙神算。不過崔浩後來因進言太武帝興道教滅佛教,令佛教門徒遭到殘酷迫害而慘遭報應不得善終。
現代人認為觀星術不過古人故弄玄虛,應驗了也只不過是巧合。其實中國古代觀星術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與無數朝代更替的檢驗,其中的玄奧非普通人能懂。
責任編輯: 雲天月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