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收房地產稅於情於理都不合適,容易激起民憤。(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5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政府財政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收入大減,「兩會」前房地產稅立法的消息再被輿論關注。《看中國》特約評論員任重道撰文指出,徵收房地產稅於情於理都不合適,容易激起民憤,習近平不得不憂。
財政收入大減 加快推進房地產稅?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令經濟陷入停擺,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經濟正面臨著需求端和供給端的雙重困境,在一季度GDP同比增長為負值之後,中國二季度的經濟情況更令各界關注。
中國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1-3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98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4.3%。其中,全國稅收收入39,029億元,同比下降16.4%;非稅收入6,955億元,增長0.1%。
而近年來地方政府財政赤字愈發嚴重,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前十個月,只有上海市的財政收支略有盈餘,其餘各省市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赤字。其中,河南、四川兩省的赤字更是突破了5,000億元。2020年一季度,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不到2.5萬億元,同比下降12.3%。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共政府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一名負責人日前對中國內地媒體表示,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起草房地產稅法草案,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大支柱是土地出讓金。根據上海易居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土地出讓金佔2019年地方財政收入的41.8%,較2015年的比重增長了近一半。
儘管北京當局頻頻提出房住不炒(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樓市定位,在中國經濟下行、財政捉襟見肘的驅使下,地方政府近年來仍然依靠賣地填補財政短缺。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認為,房地產稅早在幾年前就被列入了立法計畫,但遲遲沒有進展。當局近期之所以重提這項立法工作,是因為地方政府赤字已經幾近失控了。「這是因為政府沒錢了。中國房地產業按理說根本不存在稅基。比如你收物業稅的前提是什麼?前提是這個物業是有主的。那麼中國房地產的主人是誰?人們持有的房產證不是永久性的,只有幾十年的產權。」
李恆青表示,與美國相比,中國財政支出不透明,納稅人常常被蒙在鼓裡,這難免會引發他們的質疑和反感。「政府為什麼遲遲不開徵房地產稅呢?因為它怕反彈太強烈。政府下不定決心,因為如果它收得太急,大家就抗稅了。抗稅了以後,如果它再收不上來,政府就失去權威了。」
征房地產稅險致一代皇朝滅亡 習近平不得不憂
房地產本身具有高風險、高泡沫、去實體化,也阻礙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高的房價透支了居民的消費能力,房地產業產生的虹吸效應將全社會的財富裹挾,抬高了實體經濟的成本。房地產業的過度繁榮捆綁了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吹大了房地產泡沫,積累了金融和債務風險。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任重道撰文指出,事實上,中國歷史上早就有徵收房產稅的先例,並因此一代皇朝差點滅亡:
唐德宗李適即位後,藩鎮造反此起彼伏,戰事持續不斷。當時的大唐王朝國力衰弱,富裕強盛的光環已經消散。要打仗,又沒錢,唐德宗愁得寢食難安。
建中四年(783年)六月,主管賦稅的戶部侍郎趙讚將朝廷財政的窘迫局面向德宗奏請實行「稅屋間架、算除陌錢」。
「稅屋間架」,有一個更通行的叫法「間架稅」,即根據百姓房屋的等級和間數徵稅。趙讚的設計是這樣的:房屋兩架為一間,分成三個等級,「上價間出錢二千,中價一千,下價五百」。
唐德宗純粹從增加財政收入的角度徵收「間架稅」,但這卻給貧窮人家和富家大戶都造成了沈重的負擔。貧窮人家本來就缺衣少食,雖有個遮風避雨的破屋,但沒有能力再交付五百文的稅錢了。而大戶人家往往三代、四代同堂,房屋很多,稅錢動輒有數十萬文,很難拿出。因此,百姓苦不堪言。
建中四年秋,發生兵變。長安被攻陷,唐德宗倉皇出逃,百姓也拖家帶口紛紛走避尋找安全之所。為了穩定社會秩序和民心,發動兵變的士兵竟在街頭大喊:「勿走,不稅汝間架矣!」
逃亡中的唐德宗反思造成此次事變的原因,發布「罪己詔」。同時,他深知間架稅不得人心,乃於興元元年(784年)正月廢除。間架稅實際推行的時間只有半年。
以史為鏡,可知興衰。現在中國的房價真掉下來,地方政府害怕釀成群體事件,銀行害怕棄房斷供的人增多,房地產商害怕高價拿地沒辦法開發,買房的人也害怕,相關部門也害怕,但房價真繼續漲大家更害怕,這也成為習近平不得不考慮、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