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疫情致農產品滯銷 中國農民面臨生存困境(圖)

「不賣就爛地裡、賣得多又虧得多」

 2020-04-15 20:3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疫情 農產品 農民
受疫情影響最深的人群莫過於中國的農民。(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4月15日訊】疫情的爆發對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帶來顛覆性的改變,而受疫情影響最深的人群莫過於中國的農民。近期,中國媒體均報導了各地農民因農產品銷售停滯,生活陷入極大困難的消息。

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國一些當季農產品及水果正遭遇「有貨無市、有市難運」以及「不賣就爛地裡、賣得多又虧得多」的困境。

賣不出去爛地裡怎麼辦?

據騰訊「看點快報」的「惠農解說」頻道早前提到,雲南黃花園鎮有七百萬斤的洋蔥沒有賣出去。雖然洋蔥目前的價格已經跌到了兩三角錢一斤,但依然沒有太多客商前來採購,菜農們虧損慘重。

與此同時,上海青浦區白鶴鎮的草莓種植戶、天津市武清區黃花店鎮的菜農也因滯銷而面臨損失。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牛鳳瑞強調,這次的疫情突出了中國原本就存在的產銷對接問題。「(產銷對接問題)本質是一個農業現代化的問題。中國農業現代化卻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中國現在兩億的農戶分散生產,但面對的是同一個市場,肯定會存在很多不適應,包括農民本身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對市場走向的判斷,還有農產品流通也有很多問題。」

電商、保險能緩解形勢嗎?

為了緩解這次疫情對農民們造成的衝擊,有地方政府出臺緊急措施。例如,天津市商務局與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就利用電商平臺,搭建與農戶對接的「綠色通道」。雲南元謀黃瓜園鎮扶貧辦也邀請微信商家「蜜田農場」助銷上述提到的雲南洋蔥。除此之外,安信農保也特別提出針對草莓價格的保險新政。

牛鳳瑞認為,政府目前採取的措施或許只能短暫解決部分矛盾。「農業保險覆蓋面比較窄。還有就是緩解產銷溝通問題期間,疫情的防控會增加交易成本,也就是社會成本和時間成本。我們不要幻想能徹底解決問題。小農戶經濟與市場對接的問題是伴隨著發展的,而中國農業的現代化過程是隨著整個國家現代化的進程去推進的。」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