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的越多,越能發現自己的無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滿招損,謙受益。」許多人總喜歡自以為是,覺得知道的比別人多,甚至多了點知識,就看不起別人。但古人早已知道這樣的道理,自滿只是阻礙;唯有謙卑,才能讓自己進一步成長提高。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Zeno of Elea)的學生有一次請教說:「老師,您的知識比我的知識多許多倍,您對問題的回答又十分正確,可是您為什麼總是對自己的解答有疑問呢?」
芝諾順手在桌上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圈,並指著這兩個圓圈說:「大圓圈的面積是我的知識,小圓圈的面積是你們的知識,我的知識比你們多。
這兩個圓圈的外面就是你們和我無知的部分。大圓圈的周長比小圓圈長,因此,我接觸的或許比你們多,但無知的範圍也比你們多。這就是我為什麼常常懷疑自己的原因。」
芝諾的觀點,此後被總結為一句名言:知道的越多,越能發現自己的無知。
想想自己剛瞭解某一事物的時候,總覺得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比如剛學會吹響笛子,就激動地覺得自己是個樂器天才。
但你若去問那些學了許多年樂器的人,他們往往會說,自己不擅長樂器。這並不是謙虛,而是因為當他們深鑽許多後,真的認識到了其廣博以及自己的許多欠缺。
所謂初學三年天下無敵,再學三年懷疑人生。
隨著學習的繼續深入,大多數人會逐漸發現自己的不足。這其實是一個很合理的過程——在經歷消沉和重新定位之後,才終於對自己的能力有較為準確的認識。
無知的五分之一法則
美國的《赫芬頓》郵報曾做過一項民意調查,向公眾提出一些非常離譜的觀念,比如太陽圍繞地球轉,彩票是非常好的投資方式,個子高的人跑步越容易缺氧等等,讓他們做判斷。
但是結果卻表明,每一條離譜的觀念,都有20%左右的人會盲目相信。
這就是著名的「無知五分之一法則」,也就是說無論一個觀念多麼的離譜可笑,在全世界總會有20%的人盲目的相信它,有些人知識的匱乏、或者說認知的障礙,看起來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不要與思維不在一個層面上的人爭辯,那只能是雞同鴨講。
當年,孔子忍著噁心奉承兩個毫無學識的老頭,就是深知這點,「遇到這樣的人,趕緊哄騙他們早早滾蛋就是了。還招惹他們幹什麼?」
所以人們常說,對付自負者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變成一個大自負者,因為糾正他的結果,可能就是得罪他。然後哪天等到他碰壁了,才有機會更進一步成長。
責任編輯: 察方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